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心外ICU日记

发布时间:2025-09-17   文章来源:心外科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

时间:阶段性实习末期

地点:心外ICU

姓名:河南科技大学 黑法泉

在心外ICU的轮转即将告一段落。此处,是医院内生命最为湍急险峻的河段,汇集了最复杂的病情、最精密的仪器与最紧迫的决策。相较于普通病房,这里的护理工作超越了常规的执行与照料,升华为一种在瞬息万变中守护生命平衡的艺术。围绕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为例)及心力衰竭等典型病种的护理实践,促使我进行了深层次的专业反思与理念重塑。

一、 主动脉夹层护理反思:精准调控下的系统风险管控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其核心反思在于对“稳定性”的动态与辩证理解。此类患者的生命体征从未存在绝对的“正常”值域,其理想状态是一个由医生设定的、基于脆弱病理生理基础上的“目标范围”。护理工作的精髓,便是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干预,将患者维系于这个狭窄的安全窗内。

反思之一在于精细化管理的绝对重要性。血压的调控是重中之重,这要求对血管活性药物(如硝普钠、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达到近乎苛刻的精确。微量泵的每一点速率调整,都需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实时反馈,这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对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刻应用。我反思到,在此过程中,护理角色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监测者与预警者。我们必须理解每一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与潜在风险,预判调整后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从而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反思之二在于系统性监测与整体性思维。护理绝非孤立地关注某一项指标。心率与心律的变化可能是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信号;尿量的细微减少可能是肾脏灌注不足的早期征兆;神经系统评估的任何异常都警示着脑血供问题;甚至四肢末梢血运的对比都能提供关键信息。这要求护士具备将零散信息整合、拼凑成完整病情图谱的能力,并时刻保持“哨兵”般的警觉,从细微处甄别风险的萌芽。

二、 房间隔缺损术后护理反思:从解剖纠正到功能康复的全程关怀

对于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的反思,使我认识到现代心外护理已远超“手术成功”的范畴,进入了追求“整体康复”的新阶段。

其核心反思在于专科化与人性化的深度融合。此类患者循环稳定后,护理重点迅速转向呼吸道管理、疼痛控制、营养支持与早期活动。这要求我们掌握专业的物理治疗手法如拍背咳痰,精准运用疼痛评估工具(尤其是对儿童和非言语患者),并科学制定循序渐进的活动计划。我深刻反思到,技术是基础,但如何让患者在最小痛苦和最大安全感中接受这些干预,则依赖于卓越的人文关怀技能。沟通、安慰、鼓励与陪伴,这些“软技能”与硬技术同等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促进患者从手术创伤中顺利恢复的“双引擎”。

另一重反思关乎健康教育的前瞻性角色。护理工作不仅着眼于ICU内的短期恢复,更需为患者的长期预后铺路。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关于药物依从性、感染预防、饮食限制及活动耐量的重要性。这初步体现了护理角色从治疗向预防、从院内向院外的延伸,赋予了护理工作更深远的价值。

三、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反思:在慢性病程中践行舒缓疗护哲学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照护,则引向了对护理本质的另一层深刻反思——当治愈不再是目标,护理的价值何在?

最大的反思在于对“护理”内涵的重新挖掘。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医疗手段往往限于缓解症状。此时,护理的核心价值便凸显在高质量的症状管理和人文关怀上。严格的液体管理(精确至毫升的出入量记录)、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呼吸困难的缓解、水肿皮肤的护理、舒适体位的摆放……这些看似日常的举措,每一样都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存质量。我反思到,在此情境下,护士是患者身体痛苦的直接缓解者,其工作的精细程度直接定义了患者生命的质感。

更深层次的反思关乎共情与沟通的艺术。此类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甚至绝望情绪。护理工作因此必须包含强大的心理支持成分。学会倾听他们的恐惧与挫折,理解其行为背后的痛苦根源,而非简单地视之为“不配合”,是提供有温度护理的前提。这让我体会到,护理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人学。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延长生命,更是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让患者在有限的时光里感受到尽可能多的舒适、尊重与关爱。

总结与展望

心外ICU的经历,是一次对专业能力与职业灵魂的双重淬炼。它让我:

1. 构建了危重症护理的知识框架:对血流动力学、高级生命支持、重症监测等有了系统性的实践认知。

2. 锤炼了批判性临床思维:学会了在复杂信息中抓取关键矛盾,进行前瞻性评估与判断,而不仅仅是机械执行。

3. 深化了对护理人文本质的理解:真切体会到技术关怀与人文关怀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共同驱动着护理事业迈向更高境界。

于此生命临界之处,我见证了现代医学的伟力与局限,也更清晰地认识到护理专业的独特价值与沉重责任。我将带着这份反思,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始终秉持对生命的敬畏、对专业的追求以及对人的关怀,努力成长为一名理性与温情兼备的护理工作者。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