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悄然流转,自 8 月 18 日踏入周围血管科至今,日子如一幅温馨的画卷缓缓铺展,留下了太多充实而难忘的片段。回望来路,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更深切体会到医疗工作中的温度、责任与关怀。每一位老师的悉心指导,都如春风化雨,润泽我心。
由于静配中心是我实习的首个科室,此前接触的多是基础性加药操作,初到血管科时,我内心不免忐忑,总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临床工作。
还记得刚进科室那天,原本负责带教的思凡老师正值夜班休息,无法立即带我。但她仍热情地向我介绍自己,还温柔地说:“明天我们一起上班呀!” 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悄然放下 —— 原以为带教老师会很严肃,没想到思凡老师如此亲切。
第一天,我跟随倩文老师、清源老师、王静老师和佳瑶老师学习。她们每一位都极富耐心,细致地教我为输液管排气、推注药物的方法,以及 PDA 扫描操作、无菌原则与规范消毒流程。尤其记得倩文老师问我:“会排气吗?” 我老实回答 “不会”,她没有丝毫嫌弃,反而微笑着示范,还带着我和文霞一起练习。之后,只要与她同班,她总会主动和我们聊天,关心我们的状态。我原以为总带教通常比较严厉,没想到她如此平易近人。这让我觉得,我们之间不只是师生,更能像朋友一样相处,轻松又自在。还有另一位倩文老师,同样笑意盈盈 —— 笑起来格外好看,说话也温温柔柔,总会主动问候、关心我们,让人如沐春风。
清源老师、王静老师、佳瑶老师还有王丹老师,人都特别好,性格温柔,无论我问什么问题,都会耐心解答。其中,清源老师和王静老师还教会了我测量腿围,让我又掌握了一项新技能。还有位让我印象很深的石菲老师,她总喊我 “有梗妹”,说我每句话都很有趣,每次都能把她逗笑,哈哈,老师真的很可爱。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思凡老师。记得第一次尝试扎留置针,对象是一位阿姨。当时我经验不足,又格外紧张,第一针没能成功。我慌忙道歉,生怕阿姨责怪。可思凡老师没有丝毫责备,反而耐心指导我,指出操作中的问题,还悉心教我穿刺技巧 —— 从调整进针角度、感知血管位置,到稳定手腕力度,每一步都讲得很细致。她还斩钉截铁地跟我说:“今天一定能让你成功!” 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温暖。之后,只要有穿刺机会,思凡老师就会立刻喊我上手。就这样,我迎来了第二次尝试:当时我没把皮肤绷紧,老师立刻帮我调整,这次终于成功了!不过到贴膜环节,我还是因经验不足没做好,最后还是老师帮忙完成的。但这毕竟是我护理生涯中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我特别开心。第三次时,我独立完成了操作,那位阿姨还温柔地说:“扎得一点都不疼。” 我太激动了,双手抖得连固定胶布都贴不稳,思凡老师和小伙伴们都笑了,我自己也忍不住笑出声。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我慢慢放松下来,顺利完成了操作。这些满是鼓励与包容的瞬间,成了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记忆。后来,我越来越熟练,穿刺成功率也越来越高。思凡老师始终关心我,一有机会就让我实践,真的很感谢她,让我在这个科室找到了成功的成就感。除此之外,备皮等操作也从最初的羞涩紧张变得从容熟练。我渐渐明白,这些不仅是护理工作的本职,更是对患者的责任与关怀。
还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得。实习第三天,王护士长突然提问我,我瞬间紧张起来,心怦怦直跳,脑子里全是 “答错会被骂” 的念头。最终我回答得勉勉强强,还有几个问题没答全。本以为会挨批评,可护士长却笑着指出我需要加强的地方,还鼓励我说:“慢慢来,多看看、多操作就会好的,才来几天就能答得这么全,已经很优秀了!”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鞭策,更有前辈的包容与期望。平日里,护士长也总关心我们,有时会主动和我们聊天,还会带我们去看科室里的典型病例,讲解相关知识,让我们收获满满。另外,徐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用药知识,我记了不少,后来患者问我输液药物的作用时,我都能流畅回答。
周围血管科的每一位老师都像光一样,照亮我初入临床的路。这个大家庭总喊我们 “宝宝” 或 “小伙伴”,特别亲切。还有很多没提及姓名的老师,也给了我无数温暖。
同时,我也遇到了很多善良的患者和家属。他们一句 “小姑娘辛苦啦”“吃饭了吗”“累不累”,都让我心里暖暖的,也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 护理是一场满是温度的奔赴。
这段实习让我深深明白:护理不只是严谨的技术,更要在失败中积累勇气,在合作中感受支持,在微笑中传递温暖。真心感谢周围血管科每一位老师的教导,感谢所有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未来,我会带着初心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反思,争取成长为一名有技术、有温度、有责任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