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第12批援马拉维医疗队传来喜讯——来自麻醉专业的援非医生刘琳在马拉维卡姆祖中心医院工作近两个月期间,结合当地医院外伤较多,骨科手术需求量大、当地医生对神经阻滞应用局限的情况,组织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学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理论授课并进行了实践带教,收到了良好反响。
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上肢手术中具有镇痛效果好,镇痛持续时间长、患者恢复快、镇痛药物需求量小、能够减少全身麻醉风险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镇痛药物匮乏的非洲地区。刘琳医生在工作中很快发现,当地医院虽然有捐赠的超声设备,但是技术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患者。对此,刘琳医生主动开展培训,先后进行臂丛神经解剖、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的理论授课与超声引导下的操作演示,并带教当地麻醉医生开展临床实践。
培训过程中,授课内容从臂丛神经解剖讲起,深入浅出,对臂丛神经的走行,不同神经部位阻滞范围不同进行了详细讲授,为充分理解神经阻滞的分类和应用夯实了解剖理论基础。解剖部分的授课面对生僻单词多,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刘琳医师进行了精心准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搜寻解剖图片和视频资料,围绕着臂丛神经根,干,股,束,支的结构进行授课。
再结合超声解剖图像讲解神经定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可能的并发症和穿刺技巧,使当地医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掌握技术要点。实践环节中,医务人员纷纷表示,这项培训不仅提高了医院骨科手术的麻醉水平,也为未来推广其他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节前夕开展此次教学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医生的专业水平与责任担当,更传递了中非医疗合作中“传帮带”的深厚情谊。卡姆祖中心医院多名麻醉医生特意表达了感谢,称中国医生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更是无私传授经验的好老师。
这份跨越国界的知识传递,既是中国援外医疗事业的重要成果,也为中马友谊写下了生动注脚。

图1 授课后合影

图2:授课时热烈讨论

图3 超声临床实践操作带教

图4 超声临床实践带教2

图5: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操作图(显示了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针进入到神经根下方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