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重生之光:一封来自肿瘤患者的感谢 ——记肿瘤放疗科护士站的人文关怀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0   文章来源:肿瘤放疗科    作者:王皎 刘东阳   责任编辑:   (点击:)

这封手写信被工整地放在护士站台面,蓝黑色墨水在白色信纸上晕出细密的折痕,字句间流淌着历经生死后的平静:“感谢遇见你们,是你们这些白衣天使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这是一位刚刚结束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出院前写给放疗科2病区的一封信。

确诊那天,陈女士攥着检查报告的手抖得像秋风中的枯枝,报告单上“恶性肿瘤”的字样刺得她几乎晕厥。她蜷缩在医院走廊的连椅上,眼泪把衣服浸出一片湿润,空气里医院消毒液的味道和病房走廊轮椅碾过地面的声响。那是一位年轻母亲、一个家庭坠入深渊的开始。

陈女士确诊乳腺癌时,正值仲夏。初诊时的恐慌、放化疗初期的恶心呕吐和照射区皮肤灼痛,像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是护士站的“读书角”成为她的精神避难所-当她蜷缩在床上默默流泪时,责任护士小王总会主动去关心她,姐您又不舒服了吗?在病房实在待着无聊,您可以找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打发时间,你可以找本书来看,看书可以让自己不胡思乱想,可以让心静下来,陈女士下床后慢慢的走向护士站的“读书角”,小王轻轻递上本《一切是最好的安排》并陪她共读“看人优点处处都是朋友”的佛家智慧。渐渐地,书中的“莲花也会在冰峰中绽放”成为她的口头禅,她开始主动用手机记录病房窗外的梧桐树叶从翠绿到金黄的蜕变,将治疗日记写成了温暖的散文诗。

陈女士在治疗的间隙读那本书。当文字说“生病是生命邀请我们修心的旅程”时,她正望着窗外梧桐树翠绿的叶子;读到“怨恨是喝毒药盼敌人死”时,她忽然释怀了心中的新仇旧恨芥。某个清晨,她发现同病房的老张正用健全的双手教女儿折纸鹤,纸张在阳光下折射出金边,那个瞬间,她在我们治疗时轻轻说:“原来活着本身就是答案。”

治疗的痛苦仍在继续,但不同的是,陈女士开始在换药时对护士说“谢谢”,她开始和病房的病友们一起共同面对疾病,开导大家,有次去病房看到她拿着那本《一切是最好的安排》,正在给同病房的病友分享: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很多事情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心里放不下。门槛是什么?过去了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可许多人就是过不去心里的槛。其实只要把心情变一下,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出院那天,陈女士把感谢信轻轻放在护士站,阳光穿过玻璃,将信纸上的字句照得透亮:“感谢遇见,感谢世间所有美好。”

在一附院放疗科,“白衣天使”的称号从不是抽象的赞美。护士们用专业守护生命,就像她们的护理座右铭:以爱为名,专业护航,传承护理文化,点亮生命之光。除了各种专科健康教育、科普视频及疾病知识的传递;更用爱心滋养心灵:带着患者一起读书、分享生活正能量、悄悄塞在枕头下的手写祝福便签。正如陈女士在信中所说:“上天让我们得病,是认为我们能承受住病痛,我们的福报会积攒到子孙后代身上。”这种向阳而生的力量,正通过护士站的每一本书、每一次握手、每一声问候,在患者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陈女士已经治疗结束回归家庭,她在留言本上写道:“愿每个经过这里的人,都能带走一份温暖,留下一片芬芳。”医护人员救治的不仅是患者的病痛,更是在生命处于暗夜中教会他们:如何在疼痛里学会慈悲,在绝望里学会宽恕,最终在无数个“接受”的瞬间,找到重生的光。而这,正是肿瘤放疗科全体医护人员最朴素的愿望--用书香浸润治疗,用爱心书写重生,让每个与病魔抗争的生命,都能在白衣天使的守护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莲花。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