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东院动态】身体“堵车”,医生出手巧“疏通”

发布时间:2025-08-01   文章来源:东院区血管外科    作者:李迎   责任编辑:王馨   (点击:)

近日,东院区血管外科在禄韶英主任、蔡惠副主任、赵亮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为一名48岁患者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出院。


辗转五年,医生帮她“疏通”水肿

这几年,张阿姨的左腿就像灌了铅一样,又沉又不听使唤,与此同时腿肿得发亮,皮肤绷得紧紧的,按下去半天消不掉。五年前,张阿姨曾在外院行子宫肌瘤手术并进行淋巴清扫,手术后张阿姨的左腿出现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五年间,她跑了好几家医院,吃药、理疗、压力袜等各种方法都试了个遍,但效果甚微。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张阿姨来到交大一附院东院区血管外科。

*患者进行静脉淋巴吻合

禄韶英主任、蔡惠副主任、赵亮副主任医师针对张阿姨的病情进行了多次讨论和反复研究,最终认为张阿姨为继发性淋巴水肿,决定为张阿姨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该手术对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术中血管外科团队仔细寻找那些比蜘蛛丝还细且因为堵太久几乎看不见的淋巴管,然后小心翼翼地和旁边健康的小血管接在一起。

*患者术前、术后对比图

术后,张阿姨明显感觉到腿部“轻松”了。在血管外科医护团队和康复治疗师的精心照料下,术后24小时,张阿姨即可下床自主活动。术后一周,张阿姨以前绷得紧紧的腿松软了,手指按下去能慢慢弹回来,量腿围的皮尺显示,张阿姨的腿明显变细。张阿姨感慨到:“医生帮我‘疏通’了,我终于能正常生活了!”



什么是下肢淋巴水肿

想象一下城市的排水系统:淋巴管就像遍布全身的“微型下水道”,淋巴液则是带着垃圾(代谢废物、蛋白质)的污水。当下肢的淋巴管堵塞或受损,这些“污水”排不出去,就会淤积在腿部组织里——这就是下肢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的表现有什么:持续加重,早晨轻、傍晚重,逐渐变成持续性肿胀;皮肤变硬,摸起来像老树皮,按压后出现小坑(凹陷)外形改变,脚踝消失,腿粗如“象腿”,甚至长出疣状疙瘩。


淋巴水肿的分期

0期:又称潜伏期,没有形态上的改变,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Ⅰ期(凹陷性水肿):可逆性淋巴水肿,手指按压有局部凹陷,下午或傍晚水肿明显,休息一夜后 肿胀大部或全部消退。

Ⅱ期(硬性水肿):水肿不会自行消退,结缔组织开始增生,水肿区组织不再柔软,凹陷性水肿消失,组织变硬。

Ⅲ期(象皮肿):肿胀肢体体积显著增加,纤维化明显,皮肤过度角化,生长乳突状瘤。更严重发展为象皮肿。


这些人群要当心

癌症康复者 特别是做过腹股沟或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如宫颈癌、前列腺癌手术),淋巴管像被拆掉的水管,术后1-5年都是水肿高发期。

“久坐族”&“站立族”老师、司机、办公室白领等长期保持单一姿势的人,肌肉泵作用减弱,淋巴液流动变慢,可能诱发功能性水肿。

皮肤“脆弱星人” 脚气破溃、小腿反复发红疼痛(丹毒)、甚至被虫咬后抓破皮——这些微小伤口都可能让细菌侵入,引发淋巴管炎连锁反应。

自测小建议:高危人群每天观察小腿是否对称,用食指按压胫骨前侧,若压痕3秒不消退需警惕。


如何进行预防

①多运动。

②保持肢体功能位:可减轻患肢水肿的发生;锻炼患肢功能:上、下肢康复训练操(每一节操需做4个8拍,时间约15~20 min。同步配合呼吸锻炼,以胸式呼吸为主,频率为15次 /min)。

*上肢康复训练操

*下肢康复训练操

③避免患肢受伤与感染:保护患侧手臂,防止各类划伤等皮肤破损,患侧发生骨折等;夏日患肢注意防晒,避免晒伤脱皮;患侧肢体避免脱毛,夏季防止毒虫叮咬;患侧避免被宠物爪子抓伤皮肤;做好患肢手卫生及指甲护理;避免患肢受过冷过热刺激,以免引起皮肤的烫伤与冻伤,导致感染。

④合理饮食:低盐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减少水肿,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水分平衡。

⑤定期检查: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淋巴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