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筑牢安全防线,提升专业照护——陆港院区成功举办肠内营养联络员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5-09-04   文章来源:神经外科    作者:白岗 彭培媛   责任编辑:刘会婷   (点击:)

为系统提升全院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依托数据驱动临床质量改进,8月28日在护理部肠内营养组牟春英组长及核心成员神外ICUL白岗护士长的领导下,在陆港院区第二会议室组织召开院内肠内营养联络员专题培训会。本次培训聚焦院内横断面调研结果,深入探讨了非计划性拔管的防治策略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全面管理,并分享了联络员的实践感悟,为构建更为安全、高效的营养支持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数据先行:院内横断面调研解析与问题导向

培训伊始,本次培训首先展示了最新的院内肠内营养横断面调研结果。该调研通过对全院所有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普查,精准揭示了当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亮点与不足。

调研主要发现:管路管理现状:非计划性拔管仍占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较高比例,其预防措施的执行符合率存在科室间差异;并发症监测: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并发症记录详实,但前瞻性、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有待加强;护理操作规范性:冲管、床头抬高、固定等关键操作环节,存在执行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此次调研以客观数据为镜,明确了此次培训的重点方向,使后续的培训内容极具针对性,真正实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质量改进。

二、聚焦重点: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与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是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成本,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本次培训将此作为核心议题之一。老师深入剖析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如躁动、谵妄、不适)、医护因素(如评估不足、固定不当)及管道因素(如管路选择不佳)。针对性地提出了系列预防策略:全面评估与预警,强调使用镇静评分、谵妄评估量表等工具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纳入交接班重点内容;强化镇静与约束管理:规范了对于躁动患者的镇静方案及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原则与指征,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约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护士如何向患者及家属有效解释留置营养管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鼓励主动报告不适;标准化应急流程: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需立即评估患者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重新置管或采用其他营养支持方式的准备。

三、全麻防护: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全面防护

培训还系统回顾了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围绕误吸、腹泻、便秘、堵管、血糖异常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尽讲解:误吸预防:强调喂养时及喂养后1小时内保持床头抬高30°-45°;定期检查胃残余量(GRV);对于高风险患者,推荐使用幽门后喂养(如鼻肠管);胃肠道并发症管理:分析了腹泻与便秘的多重原因(如输注速度、温度、配方渗透压、药物影响、菌群失调),指导如何通过调整输注方案、选择合适配方、加强腹部按摩及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保持管路通畅:严格执行“每次输注前后及给药前后用温开水脉冲式冲管”的原则,规范不同药剂的研磨与给药方式,遇堵管时及时采用分级处理方案;代谢监测与口腔护理:强调监测血糖、电解质的重要性,以及即使禁食患者也应坚持每日口腔护理,维护患者舒适与尊严。

四、共鸣与成长:联络员的实践分享与深刻感悟

在交流分享环节,多位联络员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了学习心得与工作感悟。作为一名联络员,我深感责任重大。联络员是连接专科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持续学习与交流,能将最佳实践迅速传递至各病区,实现全院肠内营养护理的同质化与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训,不仅强化了专业技能,更增强了保障患者安全、改善临床结局的信心与使命感。

本次培训以调研数据为基石,以临床问题为核心,内容扎实,注重实效。它不仅是一次技能提升会,更是一次质量动员会。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肠内营养联络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质量督查与反馈,将数据洞察转化为持续改进的行动,最终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