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为期一个月的老年医学科(心血管病区)实习即将结束。回首这短暂却充实的五周,我深感获益匪浅。这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实践与提升,更是一次对生命、责任与沟通的深刻体悟。
老年心血管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多种疾病共存,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熟悉了科室的常见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的护理常规,掌握了心电监护仪、微量泵、输液泵等专科设备的操作,并参与了生命体征监测、静脉输液、口服药发放、血糖监测、吸氧、更换床单位等基础护理工作。
我深刻认识到,对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至关重要。一次,在为一位心力衰竭的爷爷测量血压时,我发现他虽主诉无不适,但呼吸稍促,血氧饱和度较前略有下降。我立即将此情况报告老师,经及时评估和处理,避免了潜在的风险。这件事让我明白,护理工作绝不能仅限于执行医嘱,更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前瞻性的判断力,真正成为医生们的“眼睛”和“哨兵”。
如果说专业技能是硬实力,那么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和人文关怀则是软实力,有时甚至更为关键。初入科室时,我曾因老人们听力下降、表达不清或情绪低落而感到无措。但在老师的示范和鼓励下,我学会了放慢语速、提高音量、耐心倾听、使用非语言沟通(如微笑、抚摸手臂)等方式。
我体会到,许多老人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与陪伴。他们可能会因为疾病反复而焦虑,因为环境陌生而恐惧,因为思念家人而孤独。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耐心的解释,几分钟的陪伴倾听,都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我尝试着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需求,渐渐地,我看到了更多笑容,也得到了更多的信任。这让我坚定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护理的对象是“人”,而不仅仅是“病”。
在肯定收获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面对一些复杂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作用时,我的理论基础显得不够扎实,未来需加强心血管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参与了模拟演练,但真正面对紧急情况时,仍会紧张,操作的熟练度和冷静程度需要更多实践的磨砺。有时未能完全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沟通方式可以更加个体化和艺术化。
在老年医学科心血管病区的每一天,都让我对护理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体会了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感谢科室护士长和每一位带教老师毫无保留的教导与包容,感谢各位爷爷奶奶的信任与配合,是你们让我这一个月的学习之旅充满温暖与收获。这段经历将是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未来的路上,我将带着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技能与感悟,不断反思,持续进步,努力成为一名有技术、有温度、有责任感的优秀护理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