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护理实习生官阳,自2025年7月28日起在老年医学科进行了为期五周的临床实习。在此期间,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深入学习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现将本阶段的实习感悟与反思汇报如下:
一、 工作内容与实践感悟:技能与认知的双重提升
本次实习的核心围绕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展开。五周的时间里,我逐步熟悉并参与了以下工作:
基础护理与病情监测:从最初的晨间护理、生命体征测量(尤其是血压、心率的精准监测与记录)、口服药发放与督导,到后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心电图操作、熟悉心电监护仪器的报警参数设置与初步研判,我深刻体会到基础护理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对老年患者而言,其症状往往不典型,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可能就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专科护理操作与应急处理:在带教老师的严格监督和放手不放眼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静脉采血、留置针维护、氧气吸入、皮下注射等操作技巧。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皮肤脆弱,要求操作更加精准、轻柔。老师们总会耐心讲解进针角度、固定技巧以及如何与患者沟通以减轻其紧张感。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这是我感触极深的一点。老年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我学习到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知识、用药目的(如抗凝药的重要性及出血风险)、低盐低脂饮食的要求以及适量运动的方法。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建立信任、提高依从性的关键。同时,许多老人因疾病缠身、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孤独甚至抗拒治疗的情绪。一次,一位需要进行球囊扩张术的奶奶因担心手术而血压偏高,我与带教老师一起,通过耐心倾听她的恐惧、用成功案例鼓励她,最终使她缓解了焦虑,积极配合治疗。这让我看到,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的,更是人文的,心灵的慰藉有时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二、 师者传道授业:无私教导与榜样力量
我能顺利度过实习期并有所收获,完全得益于各位带教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言传身教。
首先,老师们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她们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病情的核心问题,操作技术娴熟流畅,理论知识扎实,每次教学查房和案例讨论都让我茅塞顿开,将书本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清晰的临床思维路径。
其次,老师们展现了卓越的人文关怀精神。她们对待患者永远充满耐心和尊重,记得每一位老人的习惯和喜好,称呼总是那么亲切。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如何真正地“以病人为中心”,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照顾一个完整的人。这种职业精神的熏陶远比任何技术指导都更为深刻。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主要带教老师王妍老师。她根据教学大纲和我的实际情况,为我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从最初的示范讲解,到过程中的鼓励与肯定,再到操作后的复盘与指导,她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耐心。当我出现失误时,她从未严厉斥责,而是帮助我分析原因,找到改进方法,保护了我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她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温暖的沟通方式,是我未来职业生涯的楷模。
三、 科室环境与文化:高效协作与温馨和谐
老年医学科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无比温暖的集体。科室的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但整个团队氛围积极向上,高效协作。医生与护士之间沟通顺畅,分工明确又相互支持。护士们工作中紧密合作,互相补位,生活中又彼此关心,营造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工作环境。这种良好的团队文化不仅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让我这个实习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更快地融入了科室生活。
科室的管理井井有条,各类药品、物品、仪器设备定位放置,标识清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差错的发生。定期举行的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每个人不断进步。
四、 自我反思与未来展望
回顾五周,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1.理论知识深度不足:
面对一些复杂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或药物相互作用时,常感到知识储备不够,需要及时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
2.应急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观摩了应急流程,但真正独立面对紧急情况时,仍会感到紧张和经验欠缺。
3.沟通技巧仍需锤炼:
与部分听力下降或表达不清的老年患者沟通时,有时会找不到最有效的方式,需要更多耐心和技巧。
这段实习经历极大地巩固了我的专业思想,让我更加热爱护理事业,尤其是老年护理领域。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我将:
1.加强理论学习:
针对薄弱环节,重点复习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老年药学及急救知识。
2.主动寻求实践机会: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加主动地参与各项操作,锻炼临场心理素质。
3.用心观察与学习:
继续学习老师们优秀的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实践,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技术的护理工作者。
再次衷心感谢老年医学科所有老师和同事们在实习期间给予我的所有指导、帮助与关怀!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是我职业生涯起步阶段最坚实的基石。祝愿科室越来越好,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图见下页)
实习生:官阳
日期:2025年8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