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于细微处守护,在实践中成长——肿瘤外科护理实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5-07-29   文章来源:肿瘤外科    作者:刘孝月   责任编辑:王馨   (点击:)

2025年6月23日至7月27日,我在交大一附院肿瘤外科结束了护理实习之旅的第一站。这段时光虽短暂却深刻,在护理技能锤炼和职业认知深化的过程中,每一次操作和培训都饱含成长与感悟,让我对肿瘤外科护理工作有了深刻且多元的理解。

第一周的治疗班是温柔的开端。上午在治疗室里熟悉流程,核对医嘱、配药、摆药,下午观摩老师进行PICC和CVC置管,每一步都带着小心翼翼的严谨。没有夜班的压力,让我得以在从容的节奏里夯实基础,也悄悄在心里勾勒出对临床工作更具体的轮廓——原来那些课本上的操作,真要落在患者身上,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对细节的极致关注。

第二周的第一个夜班,像一场带着些许神秘的奔赴。跟着老师穿梭在静谧的病房里,白日的喧嚣被夜色滤去,只剩下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和我们轻缓的脚步声。那夜的任务里,藏着新的挑战——跟着老师实操了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第一次握着针管站在患者面前,老师在旁轻声指导着进针角度和深度,轻声说着“没事,我就在旁边”,那份信任像一阵清风,悄悄抚平了我指尖的微颤。第一次皮下注射,推药时格外小心,生怕速度太快让患者不适;在肌肉注射时,盯着定位点反复确认,进针的瞬间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尽管动作还有些生涩,推药的手也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但当完成操作,看着患者安心睡去,心里忽然多了份踏实。原来夜班不止有“守护”的厚重,更有在实践中悄然生长的底气。那些在夜色里学会的操作手法,不仅是技术的入门,更让我懂得: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都是对规范的敬畏和对患者的责任。

第三周的节奏更像一场循序渐进的闯关。日常的体温、血压、血糖测量已渐渐熟练,成了忙碌中的“基本功”,而真正的挑战藏在留置针的尝试里。第一次拿起留置针时,手心悄悄沁出了汗。按步骤消毒、绷紧皮肤、找准角度进针,可针尖探入后,预想中的回血迟迟没有出现,心里咯噔一下,老师在旁轻轻拍了拍我的肩,接过针管调整了一下角度,沉稳地操作起来,很快便见回血,固定妥当。这次“失手”像个清晰的标记,让我对“精准”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很快,采血的挑战也来了,按老师教的手法固定血管,消毒后稳稳进针,血液顺利流入采血管的那一刻,忍不住在心里为自己鼓了鼓掌。这一周像爬楼梯般,每一步都踩着“尝试”与“调整”向上。那些小小的失误与成功,都成了技能成长里最实在的印记。

到了第四周,进步像雨后的春笋般冒了出来:第二次留置针顺利完成,采血时手法更稳了,皮下注射也能利落操作。最让我雀跃的是成功下了一次鼻饲管,从测量长度到确认位置,每一步都按照流程来,当确认管饲通畅的那一刻,心里像开了花。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让我明白,临床中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一次次练习、反思后,水到渠成的必然。

五周的脚步里,藏着收官的意味,也裹着一份小小的突破。第二次皮试尝试终于稳稳成功,看着皮丘慢慢鼓起,心里像落了颗定心丸。这也是在科室的最后一周,白天跟着老师继续学习临床经验,晚上则整理出科作业和梳理笔记。那些从生涩到熟练的操作、从忐忑到从容的瞬间,都成了作业里最鲜活的素材。

在科室的走廊里,看着熟悉的病房和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五周像一场扎实的修行。从第一次夜班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独立完成基础操作;从面对穿刺失败的沮丧,到成功时的释然,每一步都踩着真实的体验向前。出科的脚步近了,但未来的路还长,这一个多月的积累,已成为照亮前路的第一束光。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