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团队在宁波市第六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专家章军辉教授的指导协助下,顺利完成院内首例反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RTSA),这标志着我院肩关节疾病的诊疗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此次手术的成功,得到了我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手术麻醉部提供了坚实保障,骨科护理团队则依托快速康复理念全程协助,为患者术后恢复保驾护航。
高龄患者骨折合并脱位,术前术后全流程保障
患者苏阿姨,78岁,因骑车摔倒致左肩严重受伤。影像学提示其左侧肱骨解剖颈粉碎性骨折并伴关节脱位。患者高龄,且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重度骨质疏松等多种基础疾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风险高、失败率高,术后功能恢复差。术前,尹战海主任组织多学科协作评估,在章军辉教授的专业指导下,决定采用反肩关节置换术(RTSA)这一国际前沿技术。该术式不依赖肩袖肌群,而是利用三角肌重建肩关节运动机制,特别适合像苏阿姨这样伴有肩袖损伤或重度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能显著提升术后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效果。

术中精细操作,术后恢复顺利
6月26日,手术顺利完成。术中通过精准置入假体,替代损毁的肩关节结构,并重建肩部功能支点,使患者即便肩袖功能不全,仍可实现上肢抬举。术后第二天,苏阿姨疼痛明显缓解,肩部恢复自然,已开始早期功能锻炼。患者本人及家属表示:“原以为年纪大受伤后无法生活自理了,没想到还能重新抬起胳膊,衷心感谢医院和医生的精湛技术。”

科普延伸:反肩关节置换术有何先进之处?

反肩关节置换术(RTSA)是一种特殊的人工肩关节置换方式,它与传统的全肩关节置换术(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TSA)和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 HHR)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颠倒了肩关节球窝结构:将原本位于肱骨端的“球”移到肩胛骨盂侧,将原本位于肩胛骨的“窝”置于肱骨端。这种结构重建使得肩关节运动不再依赖损伤严重的肩袖肌群,而是主要由三角肌驱动,从而在肩袖功能缺失、骨质疏松或关节结构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恢复上肢抬举和日常活动能力。相比之下:TSA 适用于肩袖完整、关节软骨退变的患者,但在肩袖严重损伤时效果欠佳;HHR 多用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但肩袖损伤或盂骨破坏时,术后功能恢复受限;RTSA 则突破了这些限制,能在高龄、骨质疏松及肩袖不可修复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稳定性与功能恢复效果,并减少术后疼痛。正因如此,RTSA被国际公认为解决复杂肩关节疾病的先进技术之一。
学科协同,提升我院肩关节诊疗新高度
本次反肩置换首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现了我院骨科在复杂肩部疾病诊疗中的专业实力与技术突破。由骨科尹战海主任领衔的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专业团队,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术前精准评估、个体化方案制定,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科学康复,全面践行“精准、安全、高效”的医疗理念。
骨科团队将继续探索多种先进手术技术,不断优化治疗路径,为更多肩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科学、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助力他们早日“举起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