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外科实习的这段日子,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就像一束带着暖意的光芒,逐渐照亮了我对护理工作的认知。
初来乍到时,总有些手足无措,毕竟面对的是特殊的患者群体,连拿起治疗盘的手都微微发紧。然而,我的带教老师李毅荣老师如同自带“温柔滤镜”,从第一次教我配雾化药开始,就耐心得令人感动——“你看,这个喷嘴要轻轻旋开,药液别洒出来,患者吸的时候才会舒服。”带教老师们都非常贴心,毫无架子。刚开始时,我连拿针的手都会颤抖,毅荣老师便握着我的手一步步指导,轻声安慰我:“咱们慢慢来,别着急。”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肌肉注射时,手心全是汗,患者大爷却笑着安慰我:“小姑娘大胆来,我不怕疼。”推完药的那一刻,老师在旁边悄悄给我比了个赞。如今回想起那些场景,肌肉注射时的进针角度、输液后的固定手法,都带着老师手把手教的温暖。
如今,雾化、输液这些工作我早已驾轻就熟,就连以前最怕的打针、肌肉注射,也能稳稳当当地完成。每次成功后,老师比我还开心,总笑着说:“看,这不就成了。”科室里的氛围也特别好,不管是护士长还是其他老师,谁有空都会搭把手。平时大家交班时,总会互相叮嘱几句,这种互相惦记的感觉,让人心里暖暖的。
现在每天上班,看到患者们在我们的照顾下状态逐渐好转,听到他们说一句“谢谢你们啊”,就觉得特别值。这段实习不仅让我学会了实实在在的技能,更让我明白,做护士不仅要有技术,还得有温度,而这个科室,就是最好的榜样。


这个科室更像一个大家庭。忙碌时大家互相搭把手,谁手上的活儿多了,总会有人主动说“我来帮你”;闲暇时,老师们会拉着我聊患者的情况,教我如何与他们沟通,“肿瘤患者更需要被温柔对待,一句‘今天气色不错’,可能比药还管用。”
在这里,我不仅掌握了操作技能,更懂得了护理不仅仅是扎针输液,而是看到患者皱眉时的及时关心,是帮他们翻身时轻声的一句“慢点”。这些温暖的瞬间,将一直陪伴我走接下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