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智慧·人文·未来之港---记急诊专科护士探访陆港院区急诊中心有感

发布时间:2025-07-21   文章来源:省级急诊专科护士    作者:庞曼红   责任编辑:陈佳琦   (点击:)

七月的晨光里,省级急诊专科护士14人在李敏玲总护士长的带领下,怀着对急诊医学前沿的向往,踏入了西安交大一附院陆港院区的急诊中心。而接下来的几小时,她们用专业与温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现代急诊医学的生动画卷。

刚到大厅,急诊科的老师们已含笑等候。他们的热情像夏日里的清风,瞬间驱散了我们旅途的疲惫。

接下来,在三位护士长的组织下,我们进行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拉近了我们和老师第一次见面的距离,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我们开始期待已久的参观。

转过分诊区,映入眼帘的是先进的5G智慧移动救治指挥中心。

屏幕正闪烁着蓝光,120调度系统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救护车尚未抵达,患者的信息及生命体征已通过5G信号同步至院内终端。以前是“车等床”,现在是“床等车”张晓玲老师笑着说:5G让“上车即入院”从理想照进现实。我们俯身看着系统里跳动的数据,忽然明白:真正的急诊速度,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科技与人力织就的生命防护网。

在王雪虹护士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急诊病房的布局以及住院患者的管理,季芳老师对于院前病例质控进行了强调。

接着我们参观交大一附院院史长廊,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国家医学中心在闵焕娣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拉开激情澎湃的壮美画卷,无愧西北医学高地之名。

位于北塔顶层神经内科的高科技智慧病房系统,通过貌似科幻的多个智慧系统共同筑建起护理人员保障患者的安全围栏,特殊患者定位管理,智能床垫在床看护,智能手表等为患者的安全守护助力护理发展新纪元。

走进急诊EICU,这里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医护人员的低语交织成特殊的韵律。

这里没有冰冷的仪器堆砌,反而处处透着“精准救治”的温度。

闵焕娣护士长通过学科发展特色,区域布局规划,感控措施落实以及药品标识等细节讲解让我们认识不一样的重症。病情的精准把握和交谈中对患者感情流淌,点燃着不平凡的重症烟火。重点对收治的三例热射病患者的病情汇报及现场查体,让我们对于持续强化的降温措施、DIC和神经系统监测、气道支持和通气策略有了重新的认识,挣得宝贵时间面对休克酸中毒炎症风暴的重重考验,医务人员的坚守仿佛在这里可以跨越时空,是强大的信念和仁爱让患者在这里可以再见生命曙光。

理论结合病例的实战,从韩倩倩老师对于病情的汇报到卞成老师耐心专业地介绍床旁CRRT血浆分离及管道维护知识,正是规范早期的持续肾脏肝脏替代治疗做支撑,神经系统和温度的精准检测到早期的营养支持,为多器官衰竭患者筑起“生命屏障”,重症医学技术背后,是专业团队夜以继日的照顾,操作规范的打磨,对疾病知识的深耕。学科特色绝对不是口号,是融入每个细节的专业坚守。

本次陆港院区急诊科之行,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的冲击。

在临别之际特别感谢张晓玲、闵焕娣、王雪虹三位护士长热情接待,毫无保留的专业分享。

回望这处集高效布局、智慧科技、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急诊阵地,我们忽然懂得:急诊的“急”,是与死神竞速的紧迫;而急诊的“稳”,是专业积淀出的从容。

这场参观与学习,不只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场医者初心的共鸣。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吸取在这里所见的光,做他人的太阳,在各自的岗位上精进技艺,让更多生命在急症关头,遇见稳稳的守护。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