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保障床旁心电监护操作的规范性与精准性,护理部下发了更新后的床旁心电监护护理规程的团标,王欣主管护理师2025年7月18日利用晨交班的时间对操作规程了详细解读,通过标准化流程梳理与技能强化,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筑牢安全屏障。
聚焦核心需求,完善规程体系
床旁心电监护作为重症患者、术后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监测手段,其数据准确性与操作规范性直接关系到病情判断与治疗决策。针对临床中可能出现的电极片粘贴不规范、电极片粘贴位置不规范、参数设置不合理、报警处置不及时等问题,护理部联合心内科、重症医学科专家等团队,修订完成《床旁心电监护护理规程》。旨在规范操作要求,持续优化流程,强化培训,让这一基础操作更精准、更贴心,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强化实战训练,提升操作能力
“电极片应避开骨骼突起处与伤口,成人胸部导联需准确对应锁骨下窝靠近左肩处、胸骨右缘第四肋间等定位点……”培训现场,王欣主管护理师重点强调了关于心电监护操作的最新团标,也是我们操作要求的最低标准,其中修改的点包括电极片、血压袖带、指脉氧更换时间分别为48小时、6-8小时、2小时;电极片粘贴位置改变等。最后进行了总结,规范的流程让护士能更加快速的排查问题,为诊疗争取时间。
通过“标准化操作+智能化辅助”,确保心电监护数据可靠,及时捕捉患者的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变化,为病情判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持续提升床旁心电监护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精准的护理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