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青春】一流业绩献礼党的百年华诞,青春风采在“十四五”征程闪光!历时三个月的我院第五届“明日之星”暨2021-2022年度“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使得百名昂扬奋进的青年榜样走进了全院人的视野,他们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担当创新、追求卓越,很好地展示了当代一附院青年在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竭诚守护百姓生命健康,助推医院早日建成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推动多院区协同发展进程中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青春正能量氛围。近期,品牌专栏【榜样青春】将陆续推出本届“明日之星”、“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专题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青春榜样,了解他们的青春奋斗经历和成长感悟,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
本届“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郜珊珊:35岁,医学博士,心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生合作导师,陕西省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科金、省基金、院临床研究基金各1项,发表中英文文章2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擅长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治疗。

初识郜珊珊,奔跑在急危重心脏病患者救治一线的“急行军”
“老师您好,这里是急诊科抢救室,刚来了一位胸闷、气短的患者,氧饱和度很低,这会呼吸机已经带上来,但患者心率只有30次,请您来看下。”
“好,马上来!”
放下电话,作为心内科住院总医师的郜珊珊就以最快速度向急诊科赶去,因为她清楚地知道,30次的心率是极度异常且危急的,心率有可能进一步减慢甚至心脏停止跳动。果然,到急诊科看到患者心电图,“室性逸搏!!!”,而且患者血压只有70/40mmHg!简短询问病史,发现这是个慢性肾病不规律透析的50岁患者,近2天无尿,同时血气分析结果出来了,血钾8.2mmol/L!!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气,临床医生都清楚,在这么高血钾对心脏的抑制下,心脏随时都会罢工停止跳动!紧急床旁血滤是降低血钾最有效的办法,然而患者这么慢的心率、这么低的血压根本无法耐受床旁血滤。
“来不及去手术室了,必须马上进行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郜珊珊当机立断,因为她知道,早一分植入临时起搏器,患者才能早一分脱离危险。她一面向家属详细解释患者心脏的情况以及将要进行的临时起搏器植入操作,一面安排科室迅速将临起所需物品立即送来急诊科,一面提醒急诊科医生给予患者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家属听的得似懂非懂,但从急诊科抢救室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围在患者床前、随时准备抢救的架势上,意识到了病情的严重性,快速签字同意了所有要进行的操作!
一切准备就绪!在对患者进行简短的安抚之后,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来不及进行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那就靠着她对解剖结构的熟悉以及既往多次的穿刺经验盲穿。一针见血!郜珊珊快速插入导丝,植入鞘管。
来不及去介入手术室透视下确定起搏电极位置,那就靠着她送电极的手感、指导患者呼吸配合以及起搏图形来判断电极是否送到理想位置。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盯着心电监护,因为知道目前的每一秒都是与死神的抗争,大家不敢有丝毫打扰。终于,显示屏上出现了起搏信号,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还有人不自觉鼓起了掌。在起搏器的带动下,患者心率逐渐升到了60次/分的设定频率上,血压也随之逐渐上升,患者情况终于稳定了下来。

“联系血液净化科尽快床旁血滤吧,有了起搏器的保护,可以确保患者心脏在血滤过程中不会出现停跳!”。家属焦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宽慰,而此时,仅仅20分钟高强度高专注度的操作后,郜珊珊早已是汗流浃背。
“每天都跟打仗一样”,这是郜珊珊对心内科住院总日常的总结。24小时随时待命,识别、收治高危病人,安排急诊手术,进行抢救操作,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每一项都是对她脑力、体力和临床基本功的严峻考验。
你问她,“心内住院总累吗?”,郜珊珊会笑着说:“当然累啊!24小时随时待命,每天平均睡眠只有3-4小时,能不累吗?!”
你问她,“心内住院总苦吗?”,她会皱着眉头说:“当然苦啊!1周只能休息24小时,平时连家都回不去,更别提照顾老人孩子了,能不苦吗?!”
那你再问她,“后悔选心内科,后悔当住院总吗?”
“不后悔!”
“为什么?”
“因为心内科的苦与累加起来都抵不过从死神手里‘抢人’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这就是郜珊珊,作为住院总的她,深知心内科急危重症的急迫性及危险性,也许一个决策错误,或者稍有延误的抢救操作,就会导致抢救失败,患者可能会失去宝贵的生命。做医生,临床能力是重要基础。因此,她十分注意临床基本功训练,不断精进临床技术。入职心内科以来,郜珊珊参与了科室百余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如何抢救、如何组织、如何操作,针对一连串的问题,她一边探索,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终于练成了“胸腹腰骨心包”五大穿刺、多部位深静脉置管、临时起搏器植入、IABP植入、气管插管等抢救必备技能,为的就是给危急重症心脏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活下去的机会。付出才有收获,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全院第二届医护综合技能竞赛上,郜珊珊获得了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展现了心内科“新生代”医生的过硬实力!

做医生,科研思维是重要工具
虽然临床医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面对患者,但是郜珊珊深知科研思维能够催生新的临床实践智慧,因此她十分重视强化科研训练,充分发挥了科研临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积极阅读本专业相关文献,在导师袁祖贻教授的指导下,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免疫机制研究,尤其是巨噬细胞表型和活性调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取得多个原创性成果。近年来郜珊珊发表中英文文章20余篇,获得了国科金青年基金、省基金、院临床研究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项目,获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进行口头汇报或壁报展示。她还曾代表学校参加“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有机会与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Sir Timothy Hunt面对面交流。

参加“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时,与图灵奖获得者Richard Karp教授(中)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Sir Timothy Hunt(右一)合影
2018年,郜珊珊获得日本“樱花计划”基金支持赴日本德岛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她通过对德岛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人工智能与医学图像处理实验室及大阪大学基因信息工程实验室的学习访问,深入了解了医工结合相关研究课题的前沿动态,促进了她在临床医学与人工智能(AI)交叉学科--智能医疗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做医生,身体健康是战斗力的基石
郜珊珊从小就喜欢体育活动,成为一名医生后,更深刻地体会到高强度的临床工作离不开健康的体格。因此,无论临床工作多忙,她仍坚持锻炼,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发挥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多次代表医院参加校级运动会,并获佳绩。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教职工“三人制”篮球赛前,她参与组建我院女子教职工篮球队,开赛在即,时间紧迫,郜珊珊与队友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克服工作的疲累,刻苦训练,积极磨合,首次参赛便获得女子组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

做医生,坚定的信仰是做人从医之本
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老党员,郜珊珊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生时代,她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及班长,立志“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优异的表现为她赢得了“优秀团干部”、“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工作后,她作为一名医生,临床上敢为人先,科研上不甘人后,义诊与患教、各项文体活动都有她积极参与的身影,“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多方面突出的表现使她获得了党组织的认可,获评了我院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郜珊珊最喜欢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她将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为医院和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