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由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共同主办的健康陕西基层行•百场科普惠三秦•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全国科普月”系列公益活动——“生命无价 急救护航”急救科普活动启动会在交大一附院总院门诊南门口举行,为进院就医的患者和家属,针对夏秋交替季节常见的生活意外伤害和急救技能进行科普,同时进行三高人群的义诊活动。本次启动会由急诊中心优秀青年白立曦医生主持,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主任杜俊凯、总护士长李敏玲及急诊中心健康宣讲团队医护约40余人共同出席本次大会,也为科普月活动拉开了帷幕。

杜俊凯主任致辞,他讲到在意外面前如何让每一位第一目击者在黄金时间4-6分钟内进行有效的急救和寻求帮助,成为提高民众急救复苏率的首要任务。作为西北地区急危重症救治单位的领头军,普及民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责,开展自救他救的重任,我院急诊中心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学会急救技能,愿每一位进院的患者和家属抽空几分钟,加入到学习急救技能的行列中,成为医学科普普及者。杜主任的热烈致辞,赢得患者和家属的阵阵掌声回应及对科普学习的热情。紧接着急诊中心李敏玲总护士长致辞,她说道:急救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事情,特别是突发现场的急救,一定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会的生存技能,才能让身边的人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对生命的守护!


活动首要项目就是急诊中心健康宣讲团队的特级节目:心肺复苏操,19名医护人员身着工服,团队组合以三角形排列展开,当音乐在广场上响起时,在改编的“野狼迪斯科”乐动下,音乐的节奏刚好是胸外按压的节律,整齐划一的投手举足、一抬一压、一呼一叫等把徒手心肺复苏的核心操作点完美的展现在老幼皆适宜的娱乐健身的健美操里,现场的患者和家属忍不住跟着唱起来跳起来。活动现场,多位患者家属热情积极,跃跃欲试,护理人员利用自身专业之所长将心肺复苏的各个步骤进行展示。






心肺复苏操之后是医疗版的徒手心肺复苏术,一人讲解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三组医护进行演示。其次是生活中常见的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面对不同人群发生食物卡喉,如何快速识别及怎么准确施救,是海姆立克的重点讲解内容。同样是一人讲两组演示,将成人海姆立克站位急救法、单人自救法、孕妇特殊人群等演示的明明白白。


最贴近生活的是急诊中心住院总王小青医生关于夏秋季节常见的蜂蛰伤、蛇咬伤的现场急救和预防进行讲解,他讲到的科普里第一现场急救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简单的三步五步处理快捷高效关键还容易记住!甚至在外出旅游时如何预防被蜂蛰伤、被蛇咬伤的预防步骤也是很容易去做到就能防患于未然。急诊内科郭倩医生就急诊近期常见的肉毒毒素中毒的识别和急救、脑卒中的识别和急救展开宣讲。
宣讲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科普效果,宣讲队员还鼓励患者及家属朋友们亲自上手实操练习,手把手纠正误区,指导标准、规范的操作手法,发放宣传彩页。最让患者和家属受益的就是最后的三高人群义诊活动,大家列队进行血压、血糖测量,针对测量结果医护人员询问了生活习惯,讲解了合适的运动、饮食计划,急救手册、宣传展板等综合了现场讲解的所有急救知识,更利于患者和家属理解和学习。







生命无价,急救护航,此次全国科普月急救技能宣讲活动,共发放急救手册50份,受众约300人,让急救科普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围绕患者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健康内容,以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寓教于乐,以科普活动常态化、多元化,打造科普新模式、新场景,为护佑群众生命安全加码!本月的每周三、周四上午9点-10点,我科健康宣讲团队在急诊中心门口准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宣讲,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赓续传承、脚踏实地为热爱的急救公益事业传播健康而行动,尽心尽职来扩大医院和传播学会的影响力和健康传播力,也为提高我国民众的徒手心肺复苏掌握率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