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陆港院区】陆港院区举行第六期疑难病例讨论暨协作医院医疗技术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8-30   文章来源:陆港综合办公室    作者:杨英   责任编辑:张潇丹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持续提升陆港院区学科建设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深化与协作医院的合作交流,陆港院区综合管理办公室锚定院区发展目标,聚焦院区发展关键,以典型疑难病例讨论为抓手,以学科内涵建设为引擎,扎实推进医疗质量攻坚行动,精准赋能院区高质量发展。8月27日下午,陆港院区第六期疑难病例研讨会精彩展开,来自腹部外科、老年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麻醉手术部5个学科和高陵区医院专家参会,会议由腹部外科副主任张雷主持。

会议伊始,陆港院区综合办副主任庞亮指出,相较于以往以回顾性病例为主的研讨形式,本次讨论聚焦未手术的疑难病例,具有更强的即时临床指导意义:不仅能直接优化在院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更能为医务人员搭建跨学科思维碰撞的实战学习平台。他提出,针对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需推动协作模式从熟人咨询式的自发联动向院区统筹的常态化协作机制转型升级,应通过电子病历数据库标准化构建、语音实时转录等数字化技术提升病历文书效率,同时依托机制创新凝练形成复杂病例诊疗的陆港模式,最终实现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系统性提升。

本次研讨会聚焦腹部外科提供的一例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多发腔梗、脑萎缩的复杂病例和一例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伴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动脉高压、肺癌术后。病例一为92岁超高龄患者因反复发热伴腹痛1年入院,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囊炎,同时存在脑梗后遗症、阵发性房颤、慢性支气管炎、吞咽功能障碍等10余种基础疾病。病例二为73岁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房颤,10年前因肺癌行左下肺切除术,冠脉CT提示多支血管重度狭窄。

讨论环节,腹部外科主任姚英民、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任延平、呼吸内科副主任阳甜、麻醉手术部副主任医师郑少华、神经内科宋文锋医师、高陵区医院普外科时北京主任团队的惠小军医师、樊帅医师等专家围绕两例复杂病例的核心难点及多学科协作策略展开深度研讨。针对病例一(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专家团队重点分析了手术创伤可能引发的系列风险,包括心脑血管意外(如房颤相关血栓栓塞)、术后谵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诱因与防控机制,并深入探讨了围手术期管理的复杂性与优化路径。对于病例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研讨聚焦于三大关键矛盾:甲亢控制不佳(TSH升高)的临床干预策略、严重心功能不全(BNP 5628 pg/mL)的风险评估,以及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与手术出血风险的平衡方案。同时,专家们结合两例病例特点,就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复杂病例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探讨。

专题报告环节,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任延平以“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评估与管理”为题,阐述了传统单一器官评估难以覆盖老年人“共病、衰弱、认知障碍”等复杂问题,需整合脏器功能(如心、肺、脑)、老年综合征(衰弱、营养风险)及药物相互作用(如抗凝与出血平衡)。以92岁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患者为例,其合并脑梗后遗症、房颤及吞咽障碍,经评估存在高血栓风险及术后谵妄可能,通过术前抗感染、术中血压平稳管理及术后ICU监测,实现风险可控;73岁胆管扩张症患者则通过优化甲亢用药、调整抗凝方案(低分子肝素过渡)及呼吸功能锻炼,为手术创造条件。她建议,需建立常态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将CGA纳入≥80岁患者术前强制流程,同时规范病历书写,并推动“术前优化-术中监测-术后康复”全周期管理,让老年医学科深度参与围手术期安全保障。

此次研讨会以患者安全为中心,通过规范化评估、机制化协作、个体化管理的讨论,为高龄复杂病例诊疗提供陆港经验,展现了陆港院区在复杂疾病诊疗领域所具备的顶尖医疗技术水平、高效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诊疗思维,更通过深度交流为多学科协作机制的优化升级与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战略推进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为未来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疑难病例联合攻关及人才交流培训搭建了更坚实的平台。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