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汇报在西安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10   文章来源:心血管内科    作者:李铤   责任编辑:刘会婷   (点击:)

7月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肠道微生物组与药物交互作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的分子机制”项目年度汇报在西安召开。该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牵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房中则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恒教授团队共同组织开展。项目聚焦肠道菌群及代谢介导临床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机制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慢性病药物研发提供新策略。

项目特邀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所长江陆斌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姜长涛教授两位来自微生物和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专家现场指导。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胥丰、院长助理/科技部长吴岳、科技部副部长王亚文,以及项目和课题组多名骨干成员参加会议。项目年度总结暨专家评审会议由江陆斌教授主持。

张谞丰副院长对与会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强调本项目隶属国家最高级别研究项目,事关肠道菌群和代谢领域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对推动肠道菌群和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果将为慢性病的临床药物研发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袁祖贻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整体组织架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介绍,重点介绍了项目以及下设三个子课题的总体进展、代表性发现以及医学转化成果情况。课题一骨干李铤、课题二负责人谢岑、课题三负责人张伟分别就课题研究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规划进行详细汇报。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对项目取得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项目研究重点方向、具体实施路径、组织合作方式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江陆斌教授指出,自项目立项以来,三个课题组紧密合作、协同攻关,描绘了多种临床常用药物相关的菌群-代谢动态变化图谱,如他汀、阿司匹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奥贝胆酸等。这些成果为重建肠道菌群克服临床药物副作用、增加疗效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更可贵的是,项目研发的部分成果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他建议三个课题组继续加强合作,针对具有较好转化前景的重点专利成果,如菌群代谢物熊去氧胆酸、靶向噬菌体应用等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临床适用性和疗效探索,早日落实临床应用策略的落地和推广。姜长涛教授也肯定了项目在菌群-药物互作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他指出,研发团队针对药物干预下肠道菌群调控代谢性疾病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临床、菌群代谢和药理三个领域的整合性、开创性研究,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尤其是口服他汀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机制,一直是临床难点。项目研发成果从胆汁酸代谢角度为该临床问题阐释了分子机制,也给临床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他建议,项目组继续深度合作,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挖掘胆汁酸等肠道菌代谢产物的转化价值,解析其独特受体机制和下游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努力发展项目的原创性成果的临床应用。

袁祖贻教授代表项目组感谢专家组的悉心指导与宝贵建议。他指出,希望各课题组负责人和骨干认真落实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凝练具有较好工作基础的研究方向,重点针对已经阐释机制的菌群代谢介导他汀导致糖尿病、菌群代谢介导阿司匹林导致肠道损伤等关键科学问题,继续加强合作、协同攻关,推动相关研发成果的临床转化落地,并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结题,为加强慢病药物研发、推动医学科学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