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2019新冠病毒患者后期认知缺陷的研究报告。该研究由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帝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伦敦国王学院和牛津大学共同开展。研究邀请了80万名英格兰成年人进行在线认知功能评估,共有141,583名参与者参与了评估,其中112,964名完成了整个评估过程。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新冠康复后症状持续未愈者的全球认知分数显著较低。感染了原始病毒或B.1.1.7变种病毒的参与者认知缺陷更大,而感染较晚期变种病毒(如B.1.1.529变种)的参与者认知缺陷相对较小。住院患者的认知缺陷明显高于非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者。尽管短期新冠感染仍与轻微认知缺陷相关,但症状持续未愈者的认知缺陷更为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疫情的进展,感染较晚期变种病毒的患者认知缺陷有所减轻。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许镭、李毅以及医学影像科黄欣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做出重要评论。文章指出,研究数据从社区样本中随机选择,这可能会因为重症患者在医院治疗而不在社区,导致样本具有偏差。此外,核酸扩增测试(NAAT)是目前最敏感有效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是检测早期新冠病毒感染的首选,建议从医院的NAAT阳性样本中选取样本,以获得更客观有效的数据集。文章还提到,之前的一项基于我国60岁及以上新冠幸存者的数据集的研究表明,新冠感染与纵向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建议根据年龄对数据集进行分层分析。最后,中国是最早受到新冠病毒侵袭的国家之一,应该跨国际收集中国、美国等受新冠影响严重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这对于改善国际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2024年6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许镭助理研究员、李毅高级工程师和医学影像科黄欣主管技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158.5)Correspondence专栏发表了题为“Cognition and Memory after Covid-19 in a Large Community Sample”的文章。许镭助理研究员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著二十余篇。该文章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首次以第一单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Correspondence专栏发表论文。

全文链接: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40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