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西安交大一附院联合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浐灞国际港管理委员会政府大厅,开展以“走进陆港,服务地方”为主题的医疗义诊活动,聚焦心脑血管疾病,开展心脑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诊疗服务。
义诊活动由交大一附院副院长韩建峰带队,李红霞、马茂、任洁、方晓康、张卫萍、卢群、谢新明、敦旺欢、郭小叶等医护专家和徐勤鸿带领的医疗志愿者博士团10位医学博士,共计28人参加义诊服务。义诊学科涵盖神经内科、健康医学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精神心理卫生科、老年外科、康复科、影像科、药学部、中医科、超声医学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10余个专业和科室。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了2名医生、5名护士,共计7人共同参加本次医疗义诊活动。

义诊活动启动仪式由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公共服务局局长郭刚主持。郭刚对交大一附院和新筑社区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能够借此机会提升健康素养,传播健康理念。
交大一附院副院长韩建峰、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永兵分别就本次义诊进行致辞。

韩建峰表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疾病谱第一位死亡原因。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推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切实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成效,希望本次义诊活动能为西安浐灞国际港践行“健康陕西”战略、助力民生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王永兵指出,心脑血管病防控是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对此次义诊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还将以此次义诊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大义诊活动的力度和广度,共同推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护佑广大群众健康。
义诊活动开始后,前来就诊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凭分诊小票排队就诊。现场井然有序、气氛热烈。医务人员通过分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心脑血管病早期识别与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科普宣传,并提供了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疾病咨询、体检报告解读以及TCD、骨密度、心电图、超声等常规检查项目,为前来义诊的患者给予诊疗服务。
















义诊活动采用宣传、诊治、检查及答疑一站式服务的形式,为每位义诊对象提出个性化、安全精准的建议及治疗方案,得到了区域百姓的充分肯定。
“参与本次义诊活动的群众中有一些是浐灞国际港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由于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并面临多种慢性疾病、职业疾病风险。希望通过本次义诊,能帮助他们有效干预亚健康问题,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这次活动,引导他们重视慢性疾病的预防和发现,并通过他们的工作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健康知识,共同推动健康陕西乃至健康中国的目标实现。”韩建峰副院长介绍。
医务部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任洁表示,“本次义诊活动专注于心血管领域,尤其是重症病例。由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这类人群也是本次义诊的重点关注对象。除了体检报告中的单一指标,我们会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个人的未来发病风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预防和控制疾病。此外,我们希望通过与地方卫生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以交大一附院为核心,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形成联防机制,实现快速救治和全流程诊疗管理,提高救治效率,更好地服务地方百姓,为公众健康做出贡献。”
健康医学科主任马茂表示,“当前血脂异常、血压异常在年轻人中有上升趋势,本次义诊中发现的三高问题也以中青年人群为主,30岁左右人群已出现血脂、尿酸异常,是冠心病、脑梗等高危因素。这也提示,国家应重视从青年开始防控慢性病,注重三高及冠心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发现和干预,以遏制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
此次义诊活动的成功举办,既为区域百姓带来了贴心、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展现了陆港院区的建设决心和实际行动,为陆港院区开诊打下良好的基础。交大一附院陆港院区副院长、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红霞表示,“交大一附院陆港院区目前正在全力建设中,各项工作正在迅速推进,今天的活动是医院开诊前所做的筹备工作的一部分。本次义诊聚焦心脑血管疾病这一慢性重大疾病,未来陆港院区还将继续关注更多重大疾病,逐步建成以“脑科学中心”为主的“强专科”,集医、教、研、康、预防、保健、体检为一体,涵盖大内、大外、妇、儿、急、重症、康复的“优综合”的国际化、现代化医院。交大一附院将始终践行为民造福的宗旨,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扩容,发挥医疗服务辐射带动作用,以国家医疗队的使命担当为服务区域民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