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为一种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的同时也趋于年轻化,药物治疗是大部分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心内科的糖尿病患者很多,为了学习及加深相关口服药物的认识。11月20日,在李娟利护士长的带领下,蔡荟芝主管护师利用晨交班时间进行了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相关知识的床旁培训。

蔡老师从糖尿病的疾病机制、糖尿病的治疗方式到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阻碍葡萄糖吸收及促进尿液胰岛素排泄的,它们“各显神通”。她以药物分类为基准分别讲解了七大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服用方法、优点及药物副作用等。首先就是常见的双胍类药物,在“抗糖界”具有不可撼动地位的二甲双胍,它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同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第二类为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如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比嗪等,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实现降糖作用,适合具有一定胰岛素功能的患者。第三类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如那格列奈片,这一类药物相比于第二类药效更快,半衰期短,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药,需在进餐前15分钟服用。第四类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通过抑制及延缓葡萄糖、果糖的吸收来降低血糖,适合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人群,需在进食第一口食物时嚼碎服用。第五类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但药物起效慢,同时会增加心衰风险,因此不作为一线药物,常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时使用。第六类为DPP-4抑制剂,如列汀类药物,该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安全性和耐受性较高。第七类为SGLT-2抑制剂类,如列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SGLT-2的活性,减少肾脏对糖的吸收,增加尿糖的排泄起到降糖作用。让所有人对口服降糖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培训最后大家还讨论并总结了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知识,蔡老师并针对培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现场提问年轻护士,以检验培训效果并强化掌握。

论语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简而言之,学习的时候要常常回顾温习,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并用于实处。工作亦是如此,护理工作成于细节,也会败于细节。大到一场心脏手术,小到一顿口服药物,都关系着病人的治疗效果。而通过这一次的降糖药物知识培训,让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更加详细的掌握了各类降糖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从细节入手,帮助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正确服药,有效控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