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畅通呼吸之道,助力康复之路——1例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的诊疗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3-08-25   文章来源:康复医学科    作者:白雪   责任编辑:刘炳圻   (点击:)

【病例分享】

患者男,24岁,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年,移植术后5年,气短2月,加重2周,于2023年7月入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查体:体温正常,坐位时呼吸可见锁骨上窝及胸骨上窝凹陷,胸廓起伏较弱,右胸语颤增强,右侧胸前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可见腹式呼吸,心脏查体无异常。2023年8月14日请康复医学科尚翠侠教授会诊,患者呼吸困难、喘息、面色苍白,详细查体后考虑到患者目前呼吸困难与呼吸驱动有关,综合评估后适合介入康复治疗,随后让呼吸治疗师李燕老师对患者进行肺康复综合评估:呼吸肌力量的初期评定,评定结果显示该患者呼气肌力量为8.94cmH2O,吸气肌力量为16.26cmH2O;结合临床肺功能舒张试验诊断该患者为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即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膈肌超声提示:膈肌收缩功能及储备功能减低,通俗来说就是患者吸气肌力量明显减弱;经过一系列康复评定,李燕老师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呼吸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含呼吸控制、胸廓扩张运动和用力呼气技术)、胸廓松动、呼吸模式训练(包括调整呼吸节奏、腹式呼吸训练等)、呼吸肌力量及耐力训练、呼吸康复操(卧位、坐位及站立位系列运动)等。患者经过7天个性化强化呼吸康复训练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对患者进行中期康复评定,评定结果显示目前该患者呼吸困难状况及存在的呼吸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呼吸肌力量明显提升,呼气肌力量为38.63cmH2O,吸气肌力量为42.91cmH2O,下一步将为患者制定稳定期的康复方案。

治疗前后呼吸肌力对比

呼吸肌力

日期

MIP(最大吸气压力)cmH2O

MEP(最大呼气压力)cmH2O

2023.8.15

8.94

16.26

2023.8.18

43.33

42.85

2023.8.22

38.63

42.91

【思考感悟】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一名实习生来说,刚进入临床实习,涌现在大脑里的是各种各样的疑惑:重病人敢不敢做康复?呼吸困难的病人敢不敢做呼吸训练?带着各种管子的患者做康复是否安全?其他专业的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可康复?康复治疗是否有效?.......我才真正感受到原来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和真正面对的患者差异真的非常大!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很幸运我的带教老师是参加过多次新冠重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李燕老师,她及时发现了我的疑惑,总是耐心细致的帮我解答,对所有患者细心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医生商量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对治疗效果都很满意,也就是说患者的治疗效果回答了我所有的疑惑。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参与了呼吸康复的整体治疗过程,让我充分认识到早期肺康复的重要性,并且对肺康复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肺康复,拥有“好呼吸”。

回想三年大家与新冠的战斗历程,肺部疾病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明确康复治疗原则,以重症、危重症患者为重点康复人群,对不同病情、不同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个体化康复治疗措施,真正做到了早期康复,为患者的后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康复就是全面科学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康复治疗承受能力,加强康复期间生命体征、耐受情况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我更加体会到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康复治疗要早期介入,积极畅通呼吸之道,做好临床治疗阶段(强化期)和出院后康复治疗(稳定期)的衔接,重视患者多器官、多系统功能和心理功能的综合康复,从而助力患者的康复之路。很荣幸能够在交大一附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临床实习,这段经历使我更加坚定我的职业生涯,并相信康复是一片蓝海,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守护人民的健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