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稍纵即逝,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即将结束,本次培训以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收获超过以往任何短期的学术活动,加深了我对神经内科工作内涵的学习,同时丰富了我的理论、提高了我护理危重患者的技能,增强了文件书写的严谨性,使我受益匪浅。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完成进修护士角色的转变,为临床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我从医院管理制度、护士职责、疫情防护和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认真学习。各位老师们精心为我们讲授每个知识点,让我们准确领会其要点;同时老师们在生活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能够更快地融入神经内科这个大家庭中。
神经内科是西北唯一一家国家级示范高级卒中中心,是国家级动脉取栓的培训基地,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识别及诊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设有急性脑血管病筛查门诊,帕金森病、癫痫,头痛、眩晕专病门诊,并且每周针对全国患者进行线上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为了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医护规范评估患者血管、治疗、病情,选择性为患者植入PICC/CVC/中线导管,并规范的进行维护;移位机,呼吸机,文丘里加温加湿吸氧等等一些专科仪器及特殊操作也使我大开眼界。在这里,我掌握了脑血管病造影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支架植入术术后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脑血管病早期康复训练,吞咽障碍的规范筛查流程;护理质量控制中的PDCA循环;鼻肠管置管适应症原理和注意事项;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教育,无缝隙连接式的整体护理等等、等等。
老师们个个身怀绝技,认真负责,总是极尽所能的为我们传授知识。宋文锋教授每天细致入微地查房,对病人的病理、用药和疾病问题,总能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得通俗易懂,令我记忆犹新。杨怡老师在得知我中线导管培训未能参加后,主动为我分享资料并带我去观看中线导管实际操作,我学会了使用B超机如何选择血管,留置针的维护以及质控。纪芳老师给我细致讲述留置针的创新固定方法,造影支架后的护理和溶栓的相关知识,并使我很快得到了掌握。冯静老师为我提供帕金森保健视频操、皮晨曦老师给我讲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等。王旭燕老师幽默地讲解了SBAR沟通和MEWS评分。同时李萍护士长为我讲解了安全、文件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等,并且院内有培训,总是第一时间通知我,给我创造了可能多的学习机会,由此我有机会参加了院级及辖区的护理查房,2021年度临床青年护理教师授课大赛,健康知识科普大赛,护理科研系列讲座,VTE防控培训会等,每次都是收获满满的,当时我就在想,将时刻以各位老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待人接物,立足自身岗位,踏实工作,时刻为病人着想的理念
记得刚来到科室时怀着一种忐忑的心里,总是害怕不能与大家和睦相处,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进科室时,各位老师对我热情接待、关心和问候,瞬间心中的各种忐忑都化为乌有。在这里发生的件件小事,都将成为我人生中铭记的温暖时刻。
在神经内科二病区的第一天,我原本想着西安热,突然降温,天气寒冷,李萍护士长赶紧将自己的毛衣让我穿上,叮嘱我一定要穿暖些,注意身体,就这样我穿着这件暖暖的毛衣开始了我的培训生活;五一假期,我在值班,孩子从兰州来看望我,怎料孩子咳嗽不止,开始低热,我束手无策顿时有点慌张,在我回科室取伞的过程中,高菁老师得知了孩子的事,主动为我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推荐自己孩子常用的止咳药物等,孩子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想起来就温暖备至;还有主动带我认路,一起上下班,整天形影不离的吕会妹妹,和我分享生活,带给我亲情般的温暖,也让我收获了友谊;还有我那几位可爱的同事,总是邀请我中午和她们一起进餐、午休;还有和同来进修的栾苗苗在一起这段时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关照;还有牟春英护士长的爱心午餐······再一次,我被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的同事所感动,原来医者父母心不仅是说他们对病人关怀备至。
护士长的规范管理、淳淳教诲,牢记在心,护士长经常说“质量、安全服务、慎独、规范”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老师们也早已铭记在心。每天指导病房管理和患者风险防范工作。对各质控组进行分析汇报、整改,而且护士长亲和力超强,有着超人的洞察能力,什么事都瞒不过她的慧眼,科室谁的心情不好,她总是会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使大家都能有个好心情去工作。
神经内科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乐于付出的专业,选择了这个专业既需要勇气,也需要底气;既需要体力,更需要智力。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结合培训所得,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将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做法带到我院,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感谢王旭燕老师、高菁老师,冯静老师、皮晨曦老师、杨怡老师、王磊老师、洪芙蓉老师,吴盼老师,赵佩老师和饶金荣老师对我平时的关照,让我深刻感受和体会着这一职业的神圣,在神经内科二病区、ICU进修学习期间所学到的远远不足老师们的冰山一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我们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服务社会,造福一方百姓。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