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倾听,共情,支持:安宁疗护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用专业守护生命微光

发布时间:2025-11-20   文章来源:肿瘤放疗科    作者:罗亚琦   责任编辑:王馨   (点击:)

2025年11月1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于西安研究型医院学会安宁疗护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的持续关怀与专业引领下,特别邀请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走进科室,以安宁疗护为核心理念,为肿瘤患者及家属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用支持性疗法与共情倾听,为他们疏解情绪、守护心灵。

这周二下午,当时光的脚步略显沉重,总会有一群特殊的身影如约而至——凡几安宁疗护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的咨询师们。他们带着倾听的耳朵和共情的心,以“支持性疗法”为基石,在这个需要格外温柔相待的空间里,为患者、家属乃至医务人员构筑起情绪的“避风港”,让生命在考验中依然保有尊严与微光。

活动开展前,专委会李茸主任委员特意与咨询师们围坐交流,话语里没有过多专业术语,却满是对患者的疼惜与对这份工作的珍视:“咱们每天在科室里,看着患者忍着疼做治疗,看着家属偷偷在走廊抹眼泪,心里都清楚,他们要扛的不只是身体的病,还有心里的‘重’。很多时候,他们不敢在家人面前哭,不敢跟医生说怕,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都堵在心里成了疙瘩。”

主任委员目光认真地看向每一位咨询师:“今天请大家来,不是要你们‘解决问题’,而是请你们当‘温暖的耳朵’。不用急着劝他们‘加油’,不用忙着给他们‘建议’,就试着蹲下来,跟他们站在一样的高度——他们说害怕,您就说‘换我我也会怕’;他们说委屈,您就说‘我懂这份难’。对他们来说,‘有人懂’比‘有人帮’更重要。咱们一起搭个‘心的小窝’,让他们能放心把心里的苦倒出来,哪怕只是哭一场、说说话,也是给他们攒点继续走下去的力气。”

温暖的相遇:化解内疚的良药

午后的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轻柔地洒在张阿姨(化名)的脸上。这位刚从外地转来的患者,眼角不断滑落的泪珠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我不想来,不想麻烦娃……”她反复念叨着,手中的纸巾已被泪水浸湿。面对从各地请假回来的儿女,她满心都是愧疚,仿佛自己的生病成了一种负担。

咨询师静静地坐在床畔,像一位老朋友般倾听着张阿姨从最初在小医院检查到辗转转院的艰辛历程。在那些看似琐碎的叙述中,咨询师读懂了老人心底最深的恐惧——怕拖累子女,怕“人财两空”。没有说教,没有评判,咨询师只是轻轻地回应:“您心里装的全是孩子,宁愿自己扛着病疼,也不想让他们为您分心,这份当父母的心思,真的太让人心疼了。其实我特别理解,您怕麻烦他们,怕最后落得一场空,这些担心一点都不多余,换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这么想。但您知道吗?刚才您说孩子从外地请假回来陪您,我能感觉到,他们心里最在意的根本不是‘麻烦’,也不是‘花钱’,而是怕失去您啊。对他们来说,有妈妈,家才是完整的,就算多跑几趟路、多花些钱,能守着您,他们心里才踏实...”这简单而真挚的话语,如一股暖流,慢慢融化着张阿姨心中的冰墙。阳光依旧,但那脸上的泪痕已渐渐风干,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释然。

走廊上的守护:为负重者卸下千斤

病房外的走廊上,一位中年男子正在来回踱步,紧锁的眉头诉说着他内心的波涛。患者在病床上安睡,而他已独自扛起照顾的重担一年多。生活的重压让他的步伐变得沉重,每一步都像是在拖着千斤前行。

咨询师的到来,像是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谁家锅底都一般灰,”他苦笑着,“日子难,但只能往前走。”没有过多的劝慰,咨询师只是静静地陪伴,用理解的目光接纳他所有的疲惫与无奈。在这个短暂的时刻,他不再是那个必须坚强的照顾者,而只是一个可以说累、可以脆弱的普通人。走廊尽头的窗户投来一束光,照在他稍稍舒展的眉宇间——那一刻的放松,虽然短暂,却弥足珍贵。

孤独的从容:在病痛中看见爱的模样

病房的另一角,一位独自就医的叔叔显得格外平静。他已多次来院接受放化疗,身边始终没有陪人。当咨询师表明来意时,他热情地邀请咨询师坐在床边的凳子上,仿佛期待这次交谈已久。

从儿子的成长点滴到家庭的生活日常,那些温馨的记忆在他口中缓缓流淌。“儿子工作忙,但每天都会视频,”他的眼睛里闪着光,“我不想让他们担心。”咨询师静静地听着,在这位独自面对病痛的老人身上,看到的不是孤单,而是深沉的爱与担当。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一剂良药,让治疗的艰辛在诉说中变得轻盈。这一刻,病房不再是充满病痛的地方,而成了传递温暖的所在。

泪水的重量:陪伴中的释放

在另一间病房里,一位患者半躺在床上,用手捂着半边脸,断断续续的哭声从指缝间漏出。她一开口,那些生病后的委屈、身体的不适、生活的艰难,如决堤的洪水般涌来。

咨询师轻轻递上纸巾,全程保持着专注的倾听,用温和的目光传递着无声的支持:“我在这里,我听到了,我理解。”在这个安全的空间里,她终于可以放下所有的坚强,让积压已久的情绪自由流淌。当最后一声抽泣渐渐平息,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是一种久违的轻松,是卸下重担后的释然。

真相的温度:在陪伴中找回力量

“家里人都瞒着我,但今天听到别人说‘与癌共存是长期的事’,我心里压得慌。”一位患者在咨询师自我介绍后,终于说出了心底的话。声音颤抖着,像是在害怕,又像是在释然。

一旁的老公立即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她的背部,那个无声的动作里包含着千言万语。咨询师没有回避这个沉重的话题,而是用支持性的方式引导她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您能走到今天,已经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韧性。”随着对话的深入,她的语气渐渐平静,开始完整地讲述自己从察觉不适到就医治疗的全过程。在那个被理解和接纳的时刻,她不再是单纯的“患者”,而是重新成为了自己生命故事的主人。

持续的守护:让温暖成为常态

凡几安宁疗护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专业咨询师走进我院肿瘤科。他们恪守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以节制、匿名、中立为原则,不做说教者,只做倾听者,用共情化解焦虑,用理解抚慰伤痛。

该服务每周二下午定期开展,通过提前招募和预约的方式,为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心理支持。有需要下次咨询预约的患者、家属或医务人员,可通过科室护士站进行登记预约。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医疗旅程中,凡几安宁疗护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们用专业与慈悲,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微光。他们让我们看到:有时,治愈不仅仅是消除病痛,更是让心灵被理解和接纳;关怀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准,更是心灵上的相伴。在这里,每一个生命故事都值得被倾听,每一份情绪都值得被尊重。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