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呼吸之间,触摸生命的脉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习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26   文章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赵梓伊   责任编辑:王馨   (点击:)

时光飞逝,在呼吸科为期四周的实习生活已悄然落下帷幕。回首这短暂而珍贵的二十八天,我逐渐从一名观察呼吸的实习生,成长为一名理解呼吸、守护呼吸的准护理人。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我的专业技能,更让我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与人文关怀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践行。

初入呼吸科,时不时传来的咳嗽声、喘息声,构成了我对这里的初印象。内心虽有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对临床实践的向往与期待。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很快熟悉了病区环境与工作流程,逐步掌握了生命体征监测、氧气吸入、雾化治疗等基础护理操作。老师特别提醒我们,科室收治的多为肺癌患者,嘱咐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体现出对患者身心状态的敏感与尊重。

基于之前科室的实操积累,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独立完成留置针穿刺、雾化吸入、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等操作。第一次独立采集动脉血时,我的手不禁微微颤抖,内心充满紧张。幸得老师在旁的鼓励与指导,操作得以顺利完成,并在操作后和我一起进行总结复盘,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自己的经验与我分享。事后我深刻体会到,熟练的技能固然源于反复练习,但更为关键的是稳定患者情绪的能力。一句温和的“叔叔您别紧张,放松一点,我会轻一点的”,往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也为操作顺利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愈发认识到,有效的沟通与专业技术同等重要。呼吸科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常因疾病折磨而情绪低落或急躁。我不再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尝试多花一两分钟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治疗目的与注意事项。当看到患者因我的解释而露出理解与配合的神情时,我真切感受到了沟通带来的积极力量。

随着实习推进和与患者、家属的深入交流,我的视角也逐渐从“疾病”转向“患者整体”。我曾护理过一位右肺腺癌的年轻女孩,她与我们年龄相仿,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不确定她是否清楚自己的具体病情,但她展现出的顽强意志与康复信念,以及在家属陪伴下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深深触动了我。同时,我也目睹了家属们的疲惫与坚守,他们夜以继日地陪护,眼神中写满担忧与爱。这让我意识到,护理的对象应延伸至患者的整个家庭系统。一句“您也辛苦了,要注意休息”的关怀,同样是对家属的支持与共情。而他们回馈的感激与关心,也让我倍感这份职业的温暖与价值。

至实习最后一周,我已能够以更全面的视角理解护理职责,逐步熟悉各班次工作流程,并具备了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初步观察与判断能力,能及时向老师或医生汇报。在科室组织的学习授课中,老师们通过一次次疑难病例讨论、一节节理论与操作课程,展现了严谨的临床思维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令我们受益匪浅。

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不舍与感激。感谢呼吸科提供的优秀实践平台,感谢带教老师们的倾心相授与严格要求,也感谢每一位信任并允许我在其身上实践的患者。在这里,我触摸到的不仅是患者生命的脉搏,更是护理专业的深沉脉动。这段经历深化了我对生命的敬畏、对技能的追求、对人文关怀的坚守。我将带着这份宝贵收获,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深度、有精度的护理人,于每一次呼吸之间,履行守护生命的诺言。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