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临床实习中,唯有亲自上手实践,勤加练习才会发现每个细节与环节中缊含的门道,同时我也体会到这种实践中的感悟远远比单纯刻板的死记硬背更记忆犹新。
在风湿免疫科实习的这一个月里,我不仅仅是对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的知识有了新的认知和理解,更是在各个带教老师的亲身示范和指导下,我学到了远比课本更丰富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并且还见到了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疾病,比如白塞病,ANCN相关性血管炎,皮肌炎等等,这些都是课本中从未提及,未见到的,而在风湿免疫科我却实实在在的接触到了。因此使我深刻体会到临床实践中所接触到的知识和技术要比课本中介绍的临床表现更复杂,更具个性化。
记得有一次在重症室,有个新入的急诊患者,刚到病区,石老师就发现患者有呼吸急促、气短、气喘,口唇发紫,这时石老师急促的声音刺破了短暂的宁静,“准备湿化瓶,立刻氧气吸入,并给予心电监护,”她立即给患者进行动脉采血。当听到石老师命令时,我瞬间懵了,双腿止不住的发软,而此刻,监护仪尖锐的警报声、患者的急促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更让我心头一阵慌乱。见证过石老师两次应急,石老师总以沉稳的姿态站在临床的一线,哪怕监护仪警报声急促的响起,她也能沉着冷静的应对,平时教学每一个操作都手把手教我们,每个操作细节都将讲的非常透彻。她更像是远处灯塔的光,指引我们前行。从文字“变成”刻在肌肉里的记忆,“原来”迅速不是一个抽象名词,而是准确判断,快速行动,选择治疗仪器和器械快速与准确,配合老师的每一秒钟,都非常重要,早抢救一秒,对患者来说就多一分获救的希望,这也让我明白了做好临床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要想达到临床护理各环节的要求,只有在每一次挑战中稳住心态,积累经验,让我亲身体验临床中的应急处理。让我想起了一句网络留言:平静的海面磨练不出优秀的选手,安静的夜班培养不出优秀的护士。
在这短短的几十天实习的时间我也要深深地感谢风湿免疫科的每一位老师,在我出现失误时,她们不是一味地去批评,而是每次都在耐心指导我,给我做示范,经常鼓励我。指导我改掉之前未发现的手法错误和一些不好的习惯。遇到操作流程错误,他们从来不是大声责备,而是在护士站陪着我复盘问题,由“生疏-学习-失败-再学习-成功”的过程。他们把严谨刻在骨子里,却把温柔融进待人的细节里,他们即利落又暖人心。让我们在温暖的氛围里敢学敢干。
在这个有爱的大集体里,我更是感受到了风湿免疫科护理人的人文关怀。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每天清晨,当晨光刚为病房镀上柔和暖意之时,护士长李老师便循着晨光的轨迹,带着她的护理团队走进病区的每一间病房,面带如春风般和煦的笑意,用温润而坚定的声音询问患者情况,话里没有生硬的流程感。这些看似简单的问候对我启发很大,使我认识到:唯有细腻的关怀最能打动人心,给“希望‘也给’温暖”帮助他们在漫长的抗病之路上少点孤独,多点战胜疾病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