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数字化赋能传染病防控——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与应用学习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9   文章来源:医务部感染控制办公室    作者:周华   责任编辑:张潇丹   (点击:)

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以下简称“前置软件”)通过自动化采集医疗机构传染病相关数据,为优化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它不仅是促进医防融合、推动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责任清单的有效途径,更能显著提高传染病风险早期精准识别、智能分析和及时预警能力,有效减少迟报、漏报问题。

2025年以来,前置软件在全国医疗机构加速部署,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地通过系统性培训与实战演练,帮助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系统操作,为公共卫生安全构筑起智能化防线。

我所在的医院是云南边陲的一家基层三级综合医院,作为当地首批部署前置软件的医疗机构,本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软件部署、测试及转正运行,却因自身原因未能如期完成。基于单位工作需求及个人进修计划,学习前置软件的使用成为我进修的重要内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交大一附院”)总院区已于2024年12月31日实现前置软件正式运行,覆盖所有临床科室且系统平稳,因此成为我进修的首选单位。2025年3月,我进入交大一附院医务部控感办开始进修,首要任务便是学习前置软件的使用。

学习期间,按照陕西省部署要求,交大一附院东院区于4月1日启动前置软件测试运行,重点监测直报数据一致率、监测数据一致率及病例处理率;陆港院区则于4月21日进入测试阶段。得益于控感办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信任与支持,我全程参与了陆港院区前置软件的部署、测试及转正运行工作,并被授权单独承担该院区为期30天的直报数据上报、监测数据处理及预警病例处理任务。在控感办、网络信息部、检验、医保、影像、病理、药剂等多部门协同努力下,历经61天,经省、市、区各级疾控部门多次技术指导和数据质量核查,东院区与陆港院区于6月1日零时顺利完成转正运行。

几乎在我进修的同一阶段,我原单位也启动了前置软件的部署使用。由于处于摸索阶段,使用中频繁出现各类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这些问题部分在交大一附院已有成熟解决方案,其余也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顺利解决,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交大一附院的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 聚焦系统操作全流程开展科室培训,涵盖数据自动采集、风险识别、智能预警等功能,并针对临床常见问题定制解决方案,实现“培训一场、落地一科”;

- 深入门诊科室开展“一对一教学”,通过真实病例演示系统自动提取电子病历、生成传染病报告卡及实时预警异常数据的过程,缩短医务人员的操作适应期;

- 制作标准化的传染病诊断书写指引材料,规范医生的诊断书写;

- 控感办除专职网报员外,其他人员在节假日和周末轮流处理传染病预警病例,既减轻了专职网报员的负担,又让全科人员都掌握了传染病报告要求。

前置软件的转正运行,显著提升了医院的传染病防控能力:一是提高监测效率,减轻人工负担,通过自动化采集与上报传染病信息,缩短上报时间,系统还能自动识别异常数据并提醒医生复核,避免漏诊,同时全程追踪患者诊疗进展,实现“接诊-上报-流调-处置”闭环管理,提升响应速度;二是提升数据标准化与一致性,软件严格遵循国家统一数据质控规则,自动校验信息完整性;三是打破医院与疾控的信息壁垒,作为“医防协同纽带”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此次进修收获颇丰,衷心感谢交大一附院医务部控感办提供的学习平台和机会,感谢叶峰主任、李倩主任的信任与支持,以及全体老师的悉心带教指导。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