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在细微处守护生命的重量

发布时间:2025-07-30   文章来源:儿科    作者:袁鸣宇、闫建霞   责任编辑:王馨   (点击:)

2025年6月23日,我穿着略显宽大的白色工作服走进儿科病区,胸口的名牌上“实习护士”四个字让我既兴奋又忐忑。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科室,儿科像一本翻开的童话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特鲁多医生曾说:“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交汇。”而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那些精确到0.01ml的药液、反复核对的医嘱、雾化器喷出氤氲的白色雾气,都在无声地告诉我:护理的使命、责任、尊严,藏在每一个守护的细节里。

一、药物配置:在数字与生命之间

儿科配药是一场“微观世界的战役”,带教闫老师在我学习配药时曾说:“儿科用药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你看,针尖上的每一滴都连着孩子的呼吸。”她教我要像校准天平一样对待每一支药。

最难忘的是一次配制抗生素的经历,在闫老师指导下为一名肺炎患儿配制头孢哌酮,因紧张算错了稀释比例,幸亏老师及时发现,经过重新计算,进行了对药物浓度的稀释,最终完成了正确比例补救,那一刻,我冷汗涔涔,从此在心里记下下:“配药是数学,是良心,更是慎独。”

二、查对制度:三查八对是信仰

“三查八对”是铁律,每天和老师推着治疗车穿梭于病房,像一名“药品侦探”:输液袋上的姓名与腕带是否一致?药液余量是否与医嘱进度匹配?发出等等质疑。

第一次独立更换液体时,在闫老师的指导下我率先反问式核对患者的姓名,再核对患儿床头卡和腕带信息,最后再用PDA扫描患儿腕带及输液卡二维码,各项核对无误后,完成了为患儿更换液体、调速度、输液卡签字,告知家属所换药物名称、作用、注意事项后,总于松了一口气,虽然顺利的完成了本次操作,但完成操作后心里仍然不安,会不会用错别人的药了?患儿到底是不是这个床的?种种质疑从脑海中冒出,于是我让闫老师和我再次核对了所换液体和患儿的身份信息,确认无误后这才安心离开。走上临床岗位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每一步核对不仅是护理程序,也是对自己和患者的责任,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不管是上主班时医嘱的核对,医院药房取回的药物的核对,配药时核对,再到用药前核对,用药后核对等等,从医生下医嘱到将配置好的药物输入患儿体内,“查对”是由我们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安全防线,任何一个环节的核对都是一道防线,做好每次的查对,临床工作中就少一分风险,患儿就多一分安全。“三查八对”已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和心里,它是工作中确保安全的底线,也是我今后工作的信仰。

三、雾化吸入:雾霭间遇见童心

雾化吸入治疗是儿科最常用的操作,对于小患儿更是“技术+艺术”,宛如一场轻柔的治愈之舞。那细腻的药物雾滴似灵动的精灵,伴随着均匀的呼吸,悠悠地飘进呼吸道的每一处角落。第一次接触操作时,一岁多的患儿因哭闹抗拒治疗无法进行雾化吸入,闫老师告诉小患儿玩一场游戏,她告诉患儿雾化器是会制造白云的玩具,让小朋友把白云吸进肚子里,在肚子里建一个白云城堡,小朋友抽抽搭搭地,眼泪汪汪地看着老师手中的雾化器,哭声渐渐小了下来,眼里满是好奇,闫老师趁机把雾化面罩轻轻放在他脸上,小男孩半信半疑地试着吸了一口,紧接着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还带着点兴奋的小惊喜,说他的肚子里有一座白云城堡了,后来每次做雾化他都会乖乖地配合着,看到他露出的浅浅的笑容,仿佛真的在和白云嬉戏。

在后来的实践中我自己逐渐摸索出“儿科雾化三部曲”:

1. 操作前评估解释:评估患儿进食时间、口腔、气道情况,配合程度等,用游戏的方式向患儿解释“雾化是把药变成云朵吸进肺里”,向家长解释该药物的作用和雾化的目的

2. 操作中指导:指导家长怀抱小患儿,协助患儿取半卧位或坐位,自己同步操作,观察雾化吸入情况及状态,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雾化吸入

3. 结束后宣教:雾化吸入结束后指导家属给孩子漱口,洗脸,清洗雾化器。

对于儿科的患儿,其实沟通也是一门艺术,我也慢慢学会了与他们之间的“游戏沟通”,有时那些天真的小患儿,需要的不仅是药物的治疗,更需要的是“耐心与爱心”治愈。

三、成长和喜悦的收获:技能的进步与被认可的喜悦

第五周,闫老师放手不放眼让我独立完成多例静脉输液,当为一个小女孩儿输液结束时,那个小女孩在我的工牌上贴上了她心爱的小鱼贴画,这就是被认可的收获,很是开心,暖暖的很贴心。 这五周教会我,护理的真谛不在惊天动地,而在配药时毫厘之间的专注、严谨认真的查对、与每一次换瓶时对细节的注视,正如古语言: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而我将永远记得,儿科的第一课是严谨——因为我们的双手,托举的是世界上最娇嫩的生命。

五、告别与成长:开启逐梦崭新篇章

五周的儿科实习生活很快结束了,回顾这段实习经历,在收获成长的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完整准确, 对于临床技能操作不够熟练,操作时间较长速度较慢等等。

基于这些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首先,系统复习儿科疾病相关知识,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不断延伸和丰富;其次不断磨练护理操作技能,提高熟练度,完成度和准确度;最后,定期阅读护理期刊,跟踪最新临床指南,持续学习护理学前沿内容。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