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生命防线上的“实战练兵”——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应急演练纪实

发布时间:2025-03-11   文章来源: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    作者:陈肖   责任编辑:张潇丹   (点击:)

“除颤仪准备!肾上腺素1mg静推!持续胸外按压!”2025年3月7日中午,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内,一场“沉浸式”应急演练在紧张的氛围中展开。当日上班人员在李静护士长的领导下围绕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等危重场景展开模拟抢救,通过“实战练兵”检验团队协作能力与应急流程规范,为守护患者生命筑牢防线。

场景一:与死神“抢时间”的生死时速

“患者血压70/40mmHg,血氧85%,心电监护显示室颤!”随着监护仪刺耳的报警声,一场心源性休克合并室颤的抢救演练拉开序幕。护理组长迅速启动应急程序:A护士立即进行胸外按压,B护士准备除颤仪并充电至150J,C护士建立双静脉通路推注抢救药物…3分钟内完成除颤及升压药输注,模拟患者心律逐渐恢复。

“这种‘团队定位抢救模式’让效率提升至少40%。”护士长在复盘时指出。演练中,团队首次尝试“角色动态补位”机制,当主责护士因操作受限时,其他成员可无缝衔接,避免抢救流程“断档”。而在急性心包填塞模拟场景中,团队通过床旁超声快速定位心包积液,配合紧急穿刺引流,将“黄金救治时间”压缩至15分钟以内。

接下来,第二场“急诊术前突发意识丧失”的案例。第三场,患者入厕时突发急性左心衰,一例例鲜活的病例在紧张气氛中有序进行,“每一次演练都是对生命的重新认知。

正如李静护士长总结所言,这场持续4小时的应急演练不仅展现了心血管重症团队的专业素养,更揭示了现代急救医学的深层逻辑——唯有将规范融入本能、用协作穿透危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临床战场上,为患者架起最坚固的生命桥梁,让“生命防线”在千锤百炼中愈发坚韧。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