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的医疗体系中,护士承担着急救工作的关键角色,她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与专业技巧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11月8日下午,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在病区护士长宋来玲以及继续教育组长马姣的引领和策划下,对急救培训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并举办了一次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急救技能应急演练。
此次培训模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维度:首先,培训内容得到了显著丰富与实用性提升,涵盖了心肺复苏(CPR)、除颤仪使用、气管插管配合、静脉穿刺等多项核心急救技能;其次,演练模式经过了创新改革,告别了过往的全员分组参与的方式,转而采取从N1、N2、N3不同层级中各选拔一人组成小组参与演练,急救物品实现即时取用,1:1模拟夜间发生急救的场景,确保每位护士都能够熟悉所有物品的具体位置和流程,从而保障急救工作开展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另外,在培训演练的环节中,有三位资深的高年资老师,对演练人员实施“一对一”的现场跟踪。最后,她们凭借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急救实例,对演练者的表现给予了精准的点评,肯定了他们在紧急救治情境下的迅速判断与准确处理能力,体现了卓越的专业水准和出色的应急反应技巧。同时,老师们也慷慨提供了许多中肯的改进建议。
最后,全体人员均认真观摩了演练过程,并在演练结束后,每位护士根据自身的岗位层级和工作经验,各抒己见,对演练过程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有亮点也有不足,并且针对不足的细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急救操作的标准化流程。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和反馈机制,不仅增强了护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促进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共享。此外,培训的总结环节还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面对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和高效的合作状态同样重要。
此次改进应急培训策略,不仅显著增强了护士的急救技巧,更为整体急救能力的提高打下了牢固的基石。展望未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升级和急救体系的日益成熟,我科室将持续深化对护士急救及应急反应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护士的急救技术及综合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得到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