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开新局 向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大楼手术室高效平稳运行

发布时间:2023-11-15   文章来源:麻醉手术部(手术)    作者:王博 马元春   责任编辑:陈佳琦   (点击:)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个部门的鼎力配合下,2023年10月30日,外科大楼手术室正式运行,自投入使用至今,外科大楼手术室运行平稳高效,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外科大楼于2019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2023年10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54646平方米,12个科室搬迁或扩建,其中麻醉手术部新增10个手术间,日间手术中心床位扩展到18张,病区环境的改善及手术涵盖的种类之多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医环境。

麻醉手术部作为交大一附院各外科系统的平台科室,为保证新增手术间的工作顺利开展,麻醉手术部朱耀民副主任及张琳娟副主任统筹全局,带领科室成员进行手术间内的物品配备,检查设备的安全及性能,开展各种急救演练以便科室人员能更好更快地投入工作。同时,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麻醉手术部利用周末时间,在普外专科组组长成小燕的组织下,对普外专科组和N0级护士进行了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规范摆台的学习。

外科大楼手术室主要接收普外科,肿瘤外科及日间手术中心的各类择期及急诊手术。10月30日,外科大楼麻醉手术部运行首日共开展手术25台,其中普外科11台,肿瘤外科4台,日间手术10台。自运行以来,手术量逐日攀升,单日手术量最高时达34台。为了更好的配合各科完成手术,

经过半个月的磨合期,大家对环境和工作流程日渐熟悉,危重患者和急症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目前,开放手术间九间,截止11月15日,共完成手术287台(普外科151台,肿瘤外科55台,日间手术80台)。

外科大楼手术间的设计也因为融入了高科技技术,处处彰显着智能化和人性化。

智能化的行为管理系统与手术麻醉系统对接,除了指纹识别以外,还新增了入门人脸识别功能,有效地加强了手术室人员管理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便利。手术间内配置的可视对讲系统也是新手术室的亮点之一,在手术过程中如遇到病情变化或手术方式改变需要谈话,医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可视对讲机直接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了医生出入手术间的频率,简化了沟通过程。既能有效沟通病情,又保证了无菌原则。此外,在物资配备环节进行了优化。通过前期的调研和统计,外科大楼手术间实行手术低质耗材配备到室。准备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根据手术需求按术间把所有物品准备齐全,以供应当天手术,手术后再依次将剩余物品收回。这样一来参与手术配合的护士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患者,大大提高了围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

新手术室在人性化设计上也是“别有用心”。一进手术室,一组组“只此青绿”的更衣柜及干净温馨的休息室大大缓解了医务人员的紧张与疲惫,体现了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常用的洗手池加入了人体功能学设计理念,贝壳型的外科洗手池既能保证手术衣的清洁干燥,更能减少及预防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

外科大楼手术室的正常运行也得到了各个科室的大力相助,总务部在运行前期的精细排查、护理部及患者服务中心积极进行统筹协调,病理科的“优先处理”策略,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保障了手术室送冰冻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接收,信息科在手术室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进行多次测试,确保网络顺畅;消毒供应中心在物品的供应及回收方面及时周到,工会的职工之家建设让员工们满心暖意……外科大楼手术室的平稳运行,得益于我院完善的管理链条及各个部门的倾力付出。

十间手术室虽然地方不大,却汇集了我们对手术室真心热爱的点点滴滴。作为交大一附院的平台科室,麻醉手术部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秉承“智慧,安全,高效,提升”的理念,让科室蓬勃发展,从而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家医疗中心贡献力量,更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