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国家医学中心揭榜任务之一的器官移植若干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离体肾脏机械灌注样机(暂命名LKT-001)交付我院,进入临床前试验阶段。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我院器官捐献与移植学科带头人薛武军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分会主任委员田普训教授,肾移植科主任丁小明教授,肾移植科副主任项和立教授,、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科主任丁晨光教授,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令工程师等参加了样机的交付仪式。
器官移植的整个过程中,移植器官必然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和离体冷保存过程,是器官移植不可避免的危险因素,可诱发移植器官多种并发症,机械灌注(Machine Perfusion,MP)具有优化器官保存、评估和修复器官功能的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国内用于供者肾脏、肝脏、肺脏等低温机械灌注设备均由国外研发生产,是影响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发展的重要“卡脖子”技术。
我院肾移植科、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科、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器官机械灌注保存设备进行研发,历时3年的时间,完全由我国独立生产研发的低温离体肾脏机械灌注设备经过了系统参数固化、样机生产、设备注册检验等,正式投放至我院,进入临床前试验阶段。从目前灌注参数表现来看,国产化低温肾脏机械灌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在经过临床前试验后,预计2023年试用于临床。
研发完成后,将以我院为牵引,企业及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形成国产化器官灌注保存的应用示范中心并形成相关标准,在此基础上向区域内乃至全国医院推广应用,提高相应国产化设备覆盖率,打破国外的定价权,最终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造福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人民。


](/__local/0/B0/B6/8A4EB7E217824DBFB579BE6E084_336DB294_71FC.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