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开展首例经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

发布时间:2025-07-04   文章来源:心血管外科    作者:王飞扬   责任编辑:张潇丹   (点击:)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张玉顺教授团队成功完成医院首例经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TPVR),为一名法洛四联症术后出现重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28岁女性患者顺利植入人工肺动脉瓣膜。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填补了医院乃至区域内此项高难度技术的空白。

危情突发:术后并发症危及右心功能

27天前,李女士(化名)突发心悸,心率飙升至215次/分,被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经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进一步检查显示: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右心房、右心室明显扩大,右室流出道显著扩张。病史显示其童年曾接受法洛四联症矫治术,考虑为术后远期并发症。

“这是典型的右心瓣膜功能衰竭。”张玉顺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门关不严,血液来回倒流,心脏越撑越大。”传统开胸手术需要锯开胸骨、建立体外循环,创伤大、恢复慢。而微创TPVR只需要在大腿根部开个“钥匙孔”,就能完成瓣膜置换。

精准施术:团队完成全院首例TPVR手术

2025年6月29日,在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协作下,手术顺利开展。张玉顺教授团队经右侧股静脉建立主通道,通过导丝及导管系统,将国产人工肺动脉瓣膜精确输送至病变部位。多角度造影确认定位无误后,瓣膜缓慢释放,成功展开后肺动脉返流即刻消失,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瓣膜稳定就位。

术后经胸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显示:瓣膜位置准确,未压迫冠脉开口,术中未出现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或出血等并发情况。整个手术耗时约3小时,过程平稳可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命体征稳定,已于术后第3日顺利出院。

技术聚焦:TPVR为复杂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是一种微创心脏介入治疗方式,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特别是法洛四联症等右心流出道重建术后,因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导致右心室扩大、心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传统需开胸手术置换瓣膜,而TPVR可通过股静脉路径将人工瓣膜精确送入体内,在不开胸、不停跳的状态下完成瓣膜置入,大大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与恢复时间。

目前,TPVR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少数高水平大型心血管中心具备独立开展能力。手术对术前三维影像分析、瓣膜选型、导管路径判断、术中导航释放等提出极高要求,尤其需配合高质量影像判断与经验丰富的跨学科协作团队,具备较高的“进入门槛”。

张玉顺教授介绍:“TPVR代表的是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的一个高点,既考验团队的技术实力,也考验医院的整体综合能力和支持体系。”

意义深远:从“首例”走向“常规”

此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例TPVR手术的成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医院在复杂先心病术后处理领域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也为推动省内高质量心血管专科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首例成功,是对我们多年来坚持推进微创心脏病治疗体系建设的最好回应。它不仅提升了我院在全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广大术后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可能。”张玉顺教授表示。

未来,张玉顺教授团队将以本例手术为基础,逐步建立TPVR的标准化流程和多学科协作机制,推动该技术在适应症人群中的常规化应用,为更多患者提供微创、精准、可控的治疗方案。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