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陆港院区麻醉手术部的文化长廊上,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无声地诉说着患者及家属沉甸甸的信任与感激。每一面锦旗背后,都凝结着危难时刻的重托与生命重获新生的故事,彰显着麻醉手术团队在守护生命防线上的专业与担当。

绝处逢生:复杂食管狭窄患者的生命曙光
对于饱受折磨的谷女士(化名)而言,顺畅吞咽一口清水曾是长达十年的奢望。26年前接受全胃切除术后置入的食管支架,在近十年间腐蚀断裂,导致食管粘膜组织严重增生,形成长达8厘米的顽固性狭窄,将她的食管几乎完全堵塞。长期的进食困难使其体重骤降至危险的33公斤(BMI 11.4),严重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心肺功能脆弱。患者家在外省,辗转求医,多家医院因其极高的麻醉与手术风险婉拒治疗。绝望之际,家属通过网络了解到我院国际陆港院区的特色诊疗,怀揣最后一丝希望前来。
麻醉团队面对的是严峻挑战:患者极度脆弱的生理状态,使得任何细微的麻醉波动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精准的麻醉管理成为手术成功、患者安全的核心保障。在邓斌副主任的带领下,团队制定了周密的麻醉方案。针对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及心肺功能储备低下的特点,选用了对循环干扰小、代谢迅速且无蓄积的麻醉药物,并运用先进的可视化监测技术,实施精准的个体化给药策略。在刘畅、宋珂珂、黄兴、胡雯倩等麻醉医护精准调控及接力下,配合和水祥主任、殷燕副主任团队成功为该患者实施了三次高难度的全麻下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支架取出、狭窄扩张及后续处理)。术后,张女士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体重稳步增加了十余斤,并且从卧床状态恢复到下地行走状态。患者激动的握着麻醉医护人员的手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给我的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时光!”家属在锦旗中深情的写道:“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医展芳华厚德仁心”,这也是对麻醉医护团队精湛技术与高度责任感的赞誉。


托起新芽:护航9公斤幼儿的生命通道
1岁7月龄的患儿添添(化名),体重仅9公斤,小小的身躯却承受了长达18个月的进食后呕吐之苦。虽历经多次手术及三次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食管下段狭窄的问题始终未能根本解决,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父母多方打听,慕名来到我院国际陆港院区寻求进一步诊疗。
为如此低龄、低体重的患儿实施全身麻醉下的内镜操作,风险极高,也是陆港院区开展的首例低龄、低体重患儿全麻下内镜检查。邓斌副主任深知麻醉管理的每一步都关乎患儿的生命安全,迅速协调手术资源,组织精干力量,术前精确评估,精心计算每一微克药物剂量。麻醉诱导过程如履薄冰,既要确保快速平稳起效,避免患儿躁动缺氧,又要严防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心血管抑制反应。刘畅主治医师与刘冬梅住院总医师凭借娴熟的气道管理技术,在极短时间内精准完成气管插管,建立良好的气道管理。手术室内,监护屏幕上跳动的每一个参数都牵动着团队的心弦。赵莎、马治主治医师全程严密监护,根据患儿的生命体征,实时精细调整药物输注速度与麻醉深度,维持循环与呼吸功能的稳定平衡。术后,患儿苏醒平稳顺利,麻醉医师杨奕彤将患儿安全护送回病房。这例低龄低体重食道狭窄患儿全麻下消化内镜检查术在陆港院区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患儿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也充分体现了陆港院区麻醉团队在复杂小儿麻醉领域密切协作与精准化管理的能力。

信任织锦:专业协作铸就安心港湾
麻醉手术部团队以敬畏之心守护生命、以精湛技术化解风险的专业素养,冲锋在一例例急危重症和疑难罕见病患者手术治疗的前线。患者王奶奶,89岁高龄,以“腹痛、恶心、呕吐3天”之主诉收入陆港院区的腹部外科病房。患者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管结石、心功能不全、衰弱状态,非常危重,家属对老人的手术麻醉过程非常担心。卜宁、刘畅麻醉医师和张露副护士长、胡雯倩主管护师术前进行详细的访视和麻醉评估,并及时进行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通过高效协作和密切配合,确保患者麻醉平稳、术后快速苏醒,为外科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患者的加速康复提供了坚实保障。患者家属非常敬佩我院医护团队精湛的医术水平和温暖的人文关爱,在锦旗中写道“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得人心”,是对陆港院区麻醉手术部团队工作的肯定和褒奖。

“每一面锦旗,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麻醉手术部朱耀民主任抚过长廊墙上的红色绒面,郑重地说道,“它时刻提醒着我们,麻醉不仅是关乎生命体征调控的精密技术,更是守护生命最脆弱时刻的艺术。唯有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才能在每一次与死神的博弈中,为患者书写生的希望。”
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是患者无声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无影灯下患者意识“沉睡”的旅程里,麻醉医师以毫厘不差的精准技术为利剑,破除风险;以无微不至的仁心守护为坚盾,为生命筑起最坚实的防线。在守护生命安全的征途上,仁心精技是麻醉人永恒的航标,而患者的安全与信任,则是照亮我们坚定前行的灯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