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2月起,为了更加规范管理慢阻肺病,中国慢阻肺联盟在全国范围遴选中重度慢阻肺病的管理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积极响应,凭借其在呼吸领域的深厚积淀及慢阻肺卓越的管理理念,积极申请并于2025年4月成功获批。据悉,该中心是西北地区首家中重度慢阻肺病管理中心。2025年5月6日,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文富强教授代表中国慢阻肺联盟,来我院参加授牌仪式及学术交流。在仪式现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满祥主任、省内以及科室多位专家共同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慢阻肺病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病患者近1亿人,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目前慢阻肺病的早期筛查率低、诊断滞后、治疗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在此背景下,中国慢阻肺联盟发起了“中重度慢阻肺病管理中心”项目,希望通过优化诊治流程、提升专病照护能力,助力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结局。揭牌仪式上,文富强教授也分享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呼吸慢病管理及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的宝贵经验,指出多学科协作、患者教育在改善患者预后中的关键作用。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促进双方在慢阻肺病领域的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相关诊疗技术的进步与推广。

文富强教授参观指导中重度慢阻肺病管理中心建设情况(一)

文富强教授参管指导参观中重度慢阻肺病管理中心建设情况(二)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主任李满祥教授主持并发表开场致辞
李满祥主任首先对前来参会的各位专家表达感谢。随后,他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以及管理中心未来的建设规划与目标。将构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中心还将加强患者教育与随访管理,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线上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对慢阻肺病的认知水平,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改善生活质量。此次“中重度慢阻肺病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慢阻肺病诊疗与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重度慢阻肺病管理中心”揭牌
第一篇章:探索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之路

华西医院文富强教授分享了我国在慢阻肺病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探索进程及未来展望
文富强教授谈到国家政府在慢阻肺病规范化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已经探索出“医防融合”、“医联体”等管理模式,联动基层共同管理慢阻肺病。当前需依托信息化技术,从顶层开始搭建慢阻肺病患者的管理体系。探索“1+N”慢阻肺病管理模式通过多学科协作提升疾病关注度。慢阻肺病炎症表型筛查是实现慢阻肺病精准治疗的关键环节,建议加强临床跨科室合作,规范炎症表型筛查流程,最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医疗获益。
第二篇章:慢阻肺病2型炎症机制精探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欧阳海峰副院长做“2型炎症慢阻肺病免疫机制进展与展望”的学术分享
欧阳海峰教授谈到对慢阻肺病炎症机制的分型推动了精准诊疗的革新,针对慢阻肺病炎症通路的靶向制剂均已全面展开探索,慢阻肺病生物制剂治疗相比于哮喘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靶向2型炎症机制的生物制剂走在了前列,临床要注意2型炎症不仅会累积肺部,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其他系统器官。GOLD2025指南已经将靶向2型炎症生物制剂纳入了慢阻肺病患者的治疗推荐中,临床要学习并遵循指南推荐,系统性、个体化的评估患者炎症表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讨论环节:建言献策,共话慢阻肺病规范化与精准化诊疗理念

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遆新宇教授谈到慢阻肺病规范化管理还有很多环节需要进步,推动基层慢阻肺病的筛查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慢阻肺病患者的管理难度比哮喘患者更大,生物制剂在特定人群能够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改善重症慢阻肺患者预后及提升肺功能均有良好效果,对慢阻肺病管理分层有长远的效益。

延大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彩莲教授指出,传统慢阻肺管理以缓解症状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深入及药物研发的加强,更注重“全程化、个体化、亚型管理”治疗。她强调:“稳定期需通过全方位的药物、康复和预防手段延缓肺功能下降,急性加重期则需快速干预以降低死亡率。”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柏教授表示针对Th2炎症型患者,阻断IL-4/IL-13通路的两项国际Ⅲ期试验证实,其可减少30%-34%急性加重,并持续改善肺功能,奠定了慢阻肺生物治疗时代的开启。相信随着慢阻肺病基层管理不断深化,未来慢阻肺病的治疗要关注精准治疗和长期管理疗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尚东教授谈及慢阻肺病规范化管理需要标杆式的诊疗模板。临床上对2型炎症的筛查具有滞后性,结合实际临床应用生物制剂的经验来看,尽早为合适的慢阻肺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能够改善呼吸症状、提升肺功能,尽早带来获益。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晓敏教授指出慢阻肺病的肺功能检查不仅要提高普及率还要关注检查质量,要做好基层培训,整体提升基层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和正确率。生物制剂的上市改变了我们的临床习惯,为患者带来了诸多获益,临床要加大炎症表型筛查力度。学术交流环节中,与会的专家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们就慢阻肺管理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及交流......


最后,李满祥主任总结到:从2024年9月,我国正式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第三个被纳入该项目的慢性病。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未来要借助中重度慢阻肺病管理中心这个平台,从“诊疗体系的标准化与分层管理”、“基层能力建设与同质化服务”、“患者全周期自我管理”、“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政策联动与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发力,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内慢阻肺病诊治规范化建设,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