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27   文章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郭雯雯   (点击:)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医学部拥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系8个教学实体单位;设立转化医学研究院、Med-X研究院、药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生物证据研究院、全球健康研究院、精准医疗研究院等6个研究院;建有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医学实验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

医学部开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侯宗濂医学实验班及留学生)、口腔医学(五年制、留学生)、预防医学(五年制)、法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五年制)、护理学、药学、制药工程、临床药学等9个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专业获批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 本科生学生情况

目前医学部在校本科生4192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可信赖的卓越医生(C-Solider),即培养具有崇高医德、广博知识、扎实技能、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的可信赖的卓越医生。

1.理论教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承担五年制、5+3一体化、八年制、留学生四个层次,临床、法医、预防、口腔、基础、护理、药学、临床药学八个专业的1037名学生的课堂教学任务,其中临床专业留学生204人,其中35.78%来自印度,44.12%来自伊朗。

定期组织召开进入临床阶段新生入院欢迎会、八年制各区段师生见面会、早期接触临床、暑期社区实践等常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学生临床知识竞赛第二课堂活动。

2.实践教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承担五年制、八年制、5+3一体化、留学生四个层次的临床实习共284人,其中留学生26人。

做好18个实习科室和1个社区的新生入院培训、临床实习前培训以及毕业操作考核等大型集中教务活动;院级层面组织开展病案讨论、教学门诊、医技知识辅导、实习系列讲座等活动,依托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展临床操作技能强化培训,规范并督促科室开展小讲座、教学查房、床旁教学、病例讨论、实习生阅片等活动,探索临床实习护照,全面提升实习医生临床岗位胜任力。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 师资条件

教师总人数1405人,100%为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博士学位≥83.56%;博士生导师170名、硕士生导师248名,临床实习带教均由讲师以上职称负责。担任全国专科学会主委、副主委38人,常委94人,在省级学会担任副主委以上人员82人次。入选2018-2022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7人。

承担本科生课程20门,授课教师314人,其中教授125人,副教授119人。

(二) 教学条件

医院院校医学教学经费投入全年支出约为1040万元,与往年基本持平,主要用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提升、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医院现有包括PBL教室、在线课程录播室等各类教室,教学面积约9000平米;图书馆馆舍面积约600平方米,纸质藏书累计5万余册。现位于科教楼九层和十层的新技能中心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配备各类模拟教学设备和用具900多台件。九层设置有内、外、妇、儿、五官和护理六个专科训练室。拥有14间带摄录系统的OSCE考试中心,考试时作考站,平时用作训练室,进行问诊、查体和技能操作训练。

十层设置有心肺听诊室、模拟ICU、模拟手术室、虚拟训练室和正在筹建中的AHA和ITLS两个技能培训基地。

中心由临床基础技能训练平台、临床专科技能训练平台、临床综合能力训练平台和虚拟医学训练平台四部分组成。配置了内镜诊疗模拟训练系统(支气管镜、胃镜、ERCP)、SimMan全功能模拟病人、SimMom模拟妇产病人、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系统、腹腔镜模拟训练系统等一大批高端教学设备,构建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与考核体系,可满足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层次的临床技能教学与考核需要。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 专业建设情况。

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创新育人理念,创建整合课程,创立“全融合沉浸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成果完成人:颜虹,吕毅,杨晋,王县成,闫剑群,臧伟进,张明,刘水,王渊,李宗芳,吕社民,刘昌,刘进军,施秉银,刘原

(二) 课程与教材情况。

1.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内科学-心血管疾病》 肖懿慧 田刚 高渊 余航 杨延洁

《新生儿科学》 艾婷 肖谧 樊书娟 王芳会 林晓洁

《妊娠与疾病》 李雪兰 刘丹 黄谱 宗璐 李春芳

《儿科学》 刘小红 周熙惠 史瑞明 帖利军 杨永华

2.第二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普通本科教育类)

《医学导论》 和水祥 陈阳静 柏宏亮

3.2022年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传染病学》 负责人:何英利

《脑科学与影像新技术》 负责人:张明

《内科学》 负责人:马爱群

《妇产科学》负责人:安瑞芳

4.教材编写情况

《临床医学导论(第二版)》,和水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器官 -系统整合教材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第二版)》,施秉银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器官 -系统整合教材

《神经系统与疾病(第二版)》,高成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器官 -系统整合教材

《血液系统与疾病(第二版)》,张梅,主编,贺鹏程、刘华胜,参编,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器官 -系统整合教材

《中国医学教育PBL案例库-血液系统疾病》,张梅、贺鹏程,主编,吴迪,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器官 -系统整合教材

《Surgery》,马清涌,主编,马振华、王曙逢、范晋海、王拓、王铮,副主编,高洁、许克东、朱宇麟、祁磊、冒平、李瑞春、丁小明、薛武军、丁晨光、王锁良、柏宏亮、申新、宋永春、耿智敏、张东、陈晨、郑鑫、马兴、朱国栋、郑见宝、王炜、崔飞博、霍雄伟、樊林、仇广林、孙文娟,参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医用放射防护学(第三版)》,张明,主编,李贤军,参编,2022年6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结核病预防与治疗》,张明,主编,2022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第二版)》,张明,副主编,黄燕萍,参编,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器官 -系统整合教材

《呼吸系统与疾病(第二版)》,陈明伟,副主编,2022年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器官-系统整合教材

《内科学-血液内科分册》,刘华胜,参编,2022年3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

《中国医学教育PBL案例库-揪心的肺部阴影》,贾卓奇,参编,2021年1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器官-系统整合教材

《中国医学教育PBL案例库——送子观音》,祁磊,参编,2021年10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器官-系统整合教材

《皮肤与感官系统疾病》,裴澄,参编,2021年1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器官-系统整合教材

(三) 名师培育情况。

组织院级教师试讲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会、院级授课竞赛、开设《临床教学大讲堂》系列特色师资培育讲座。发挥临床医学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线上线下“青年教师卓越成长行动”,名医讲师亲身成长经历使青年教师收益颇丰;修订了院级教案模板,将思政部分融入其中,并在2022-2023学年第1-2学期开学前检查中落实新教案撰写情况并将督导专家意见及时反馈至学科系;组织首届我院课程思政案例及教学查房教案评比,全院42个科室参与了本次评比,收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74份。将医学影像学、外科学、儿科学三门学科课程思政经验全院全校推广。

1.第五届陕西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一等奖:王 玮

2.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上半年教师授课竞赛

一等奖:范依萌

二等奖:李晶瑾 修金涛

三等奖:吕 佳 胡婷华 张灵小 田 娟 刘 丽

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上半年授课竞赛

特等奖:范依萌

一等奖:刘 丽 李晶瑾

二等奖:修金涛 胡婷华 张灵小 吕 佳 田 娟

三等奖:林晓洁 周 博 葛 睿 折剑青 孙焕焕

蒋正东 白 娟

(四) 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1.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项)

郭 卉 临床导向、模式重塑、协同保障医工交叉复合型本科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常规项目-重点

张 明 数字教材在数字教学中的探索-以“双师型”影像学数字教学为例 未来技术人才培养专项-重点

李白芽 以内镜视角提升学科吸引力,以“国考”微创化指标培养未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卓越人才 拔尖人才培养专项-重点

佘军军 “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留学生外科学人文与实践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国际教育专项-一般

高 巍 增强现实模拟教学在本科心肺复苏实习课的应用 常规项目-一般项目

徐小玲 基于知识图谱的采集式教学模式在医工学基础项目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技术人才培养专项-一般

秦思达 基于智慧学习系统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胸外科教学中的探索 国际教育专项-一般

2.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实验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5项)

王善佩 人机交互式智能化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器的研制与应用

王 铮 疫情背景下“3D打印消化道”在留学生外科学线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郭利涛 智能模拟教学平台在急诊医学本科生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杨 瑗 基于智慧教育理念建立感染病学混合式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李 萌 亚专科赋能TBL+CBL模式在骨科的临床实践教学探索

3.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留学生教改项目(9项)

李 雁 来华医学留学生高质量本科临床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重点

柏宏亮 建设临床技能培训双语视频库 重点

祁 磊 融合知识-能力-素养,促进留学生临床技能实践教学质量提升 重点

薛 艳 OMO深度融合模式在留学生《妇产科学》智慧教学系统中的实施与探索

孙怡华 以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为抓手,推进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留学生理论教学质量

康晓薇 基于TQM的“一带一路”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教学内涵式发展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李奇灵 留学医学生沟通能力提升与评定体系研究

郝 杰 CBL联合PACS和超声内镜在留学生肝胆外科实习中的应用

张 葳 划时区分组管理,小组长负责制在后疫情时代儿科学线上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4.2022年下半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项目(5项)

王 睿 基于贝叶斯统计思想的本科生临床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每晓鹏 标准化患者联合CBL与PBL方法的麻醉学教学改革研究

韩 亮 基于循证的情景仿真到思维重构在外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徐贵平 构建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人机对话教学与考试系统

吴胤瑛 后疫情时代下混合式肿瘤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五) 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学院建设情况。

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和“智慧教学系统”建设,优化、规范了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及质量督导流程,推进了留学生个性化全过程的高质量智慧线上教学建设。

推进院系两级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临床专业课课程体系构建,借助国家级技能示范中心、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完善全院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开展“临床教学大讲堂”系列公开课,发挥临床医学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线上线下“青年教师卓越成长行动”。修订了院级教案模板,将思政部分融入其中,并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检查中落实反馈。组织首届我院课程思政案例及教学查房教案评比,全院42个科室参与了本次评比,收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74份。将医学影像学、外科学、儿科学三门学科课程思政经验全院全校推广。获批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获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校红色基因融入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研究”1项、省级教改项目“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评价”1项;校2022年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项目1项、校“名课程”第三轮建设项目3项。《妇产科学》、《内科学》、《脑科学与影像新技术》3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深化本科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医工交叉概念、临床和基础医学打通培养人才概念。推行临床实习带教科室首轮负责制,分配临床实习科室责任导师,将“临床技能习得”责任到人。以“规范全过程全环节”为目标开展2轮20个科室/轮实践教学检查,“检查-反馈-再检查-再反馈”循环落实实践教学质量。制定基础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制作2022年教学事故典型案例及教学查房规范图解,并开展规范考试管理、规范教学查房、举办临床技能大赛、病历书写病例汇报比赛等系列活动,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与生命学院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医工交叉实习基地”,安排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本科生到一附院见习实习,通过医工交叉融合赋能医学人才培养。在西安交通大学2023版本科生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通理、工、医、文学科知识壁垒,培养本科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和跨界整合知识能力,进一步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整合,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提升。

四、教学质量保障

2021年9月6日,院领导班子出席了202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并对获奖团队及教师予以颁奖表彰。2022年9月12日院长办公会讨论了落实做好新生入学相关工作事宜,9月19日讨论了“关于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励相关事宜”,2023年4月3日讨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及奖励相关事宜。

教学质量督导工作是我院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督导组成员由我院热爱教学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熟悉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教学管理能力;熟悉教学规律,办事公正、德高望重的教授和教学管理专家组成。

督导组成员每届由院教学部推荐,经院长同意后正式聘任。每届任期3年。报酬由医院专项经费解决。2018年9月10日第31次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了第七届督导专家组成员,包括顾问5人,专家 10人,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

我院有完善的《教学督导管理制度》,其工作职责如下:

1. 深入教学第一线,以本科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经常性审核、检查、督促、评估和指导。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教学部反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对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教学创新和改革及时向教学部推荐,以利推广。

3. 定期召开督导组会,研究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每学期写出工作小结,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4. 定期向主管教学院长通报各专业教学情况,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5. 对教学保障系统、教学设施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有关管理部门沟通,提出改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意见和建议。

6. 通过调查研究,为我院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等重大事项建言献策,起到参谋和咨询作用。

7. 通过督导队伍的建设和不断完善,从而起到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

医院要求新教师在上课前一学期进课堂听课,并填写听课记录。督导听课反馈听课单并撰写了2022-2023学年督导工作总结,院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2-3次。

本学年督导参与工作包括院级督导例会(新学期工作部署、制度修订、检查安排反馈等)、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检查、理论课堂质量检查-当堂听课、2022-2023学年试卷检查、实践教学查房督导、实践教学门诊调研、晨交班&夜查房检查督导。

五、学生学习效果

医院开展临床医生临床技能竞赛、病历书写比赛、临床知识竞赛,侧重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通过竞赛,考察提升学生的临床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能力。

医院设立临床创新科研基金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医院的“本科生临床创新科研基金”自2010年开展至今,已使近300名学生受益,资助总金额近百万元,为医学生紧密结合临床进行科研探索提供了各项保障,深受师生欢迎,从指导临床思维、助搭科研平台、资助项目开展等多方面改善了我院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条件。

六、特色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大健康”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

尊重医学教育规律,形成了院校教育(本科、研究生、留学生)、毕业后教育(住培、专培)、继续医学教育贯通的医学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执行教学委员会和督导监督下的书记、院长双管教学管理架构,配套4部门(教学部、临床技能中心、继续医学教育中心、学工办)和20个学科系,实现了各层次教育与岗位胜任力的有效衔接。

重视建立青年骨干教师人才储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青年教师课前试讲、集体备课制度,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会、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授课质量。有计划地筛选、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开展PBL教学与留学生教学,稳固教师队伍,提高业务素质。从实践教学入手,构建四维度提升五阶递进式师资岗位胜任力培养体系,打造特色师资团队,建立“3D打印”为引导的床旁教学团队、“外科梦工场”医工结合团队、“智能模拟综合急救”技能训练及临床思维训练营、“医患沟通”达人教学团队等多个临床教学团队。

聚焦岗位胜任力,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实施从“模拟训练-虚拟训练-临床实训”,从“基础临床技能-专科临床技能-综合临床技能-创新临床技能”的分阶段螺旋式技能培训课程体系,采用OSCE、Mini-CEX和DOPS的先进考核理念。

重视传承优良传统、以医学人文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成立“陕西省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抗战迁陕汉中教育基地和殷培璞教育基地,精心设计打造了一附院教学陈列室,开设《医学人文》、《医学人文与实践》、《医案说法》、《秦军战“疫”云课堂》、《规培周周讲》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组织“书家国情怀,学思政大课”、“开学第一课:走向名师之路”青年教师培训讲座,开展思政教案评比、思政案例评比推广、书记进课堂、青年教师‘说’专栏、“思政”专题沙龙等系列活动。

我院始终重视基础教学质量提升,从学前检查、开课第一天院领导巡课、督导课堂听课、中期检查、学生评价座谈的理论教学管理,到入院培训、实习前培训、过程督导及毕业操作考核的实践教学管理,同时,积极组织知识竞赛、院级病案讨论、研究生学术月活动 、病例书写比赛、医技争霸赛、医府大讲堂、英语角、技能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久久为功推进“四新”建设,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范式进行全方位改革。深化新医科建设,强化医学生培养的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艺术。持续推进智慧学习平台(SLS)、数字化技能考核平台、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平台建设。

先后成功承办“第七届西部高等临床医学教育研讨会”、“第十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整合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 “陕西省医师协会临床医师教育分会成立仪式暨‘首届长安临床医学教育分会’系列学术交流会议”、“第二届长安临床医学教育峰会暨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医学类)建设与应用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 西南-西北赛区比赛等大型会议及重大赛事,不断扩大临床医学教育影响力。

近二十余年来医院引领我国器官系统整合医学发展新方向,2015年牵头出版国内首套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规划教材,累计被110余所高校使用,2019年启动了第二轮教材编写,现已全部出版。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以教学改革项目为龙头,突出教学管理的学术性,带动全院教师深入挖掘目前存在的临床教学问题,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提出解决思路,制定实施方案,继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2.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夯实基础教学质量。以优秀带教单元、带教团队为引领 ,以学生临床学习创新交流为特色,不断提升基础教学质量。

3. 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观。

附表

表格1 教师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赛事名称(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数量

第五届陕西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一等奖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上半年教师授课竞赛

一等奖

1

二等奖

2

三等奖

5

表格2 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教改项目

获批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下半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项目

获批5项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实验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

获批5项

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获批7项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十四五”规范精品系列教材拟增补立项培育教材

获批1项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留学生教改项目

获批9项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