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在心外ICU的实习已告一段落。这已是我在交大一附院实习的第三个科室,初来乍到,我相信ICU的实习阶段会快速让我成长,在这里我会得到很好的历练,但心里却有点忐忑,做为“菜鸟”,我期望这是翱翔的起点,只有在更广阔的舞台,才大有可为……所谓: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想起,我刚入科室的时候,面对多种先进的仪器,我感到十分陌生;面对众多重症患者,我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入科第一周,在心外ICU总带教李兰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ICU工作环境及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熟悉了病房的环境,物品的放置等。渐渐地,我很快地融入到ICU的工作和学习中。回忆起在这个科室的点点滴滴,从起初的懵懂到融入,再到稍有成就,感慨万千。
点点积累,终汇江海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去积累自己的护理经验,这样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才能够去从容的应对护理问题。总带教李兰华老师为我们悉心安排关于基础及专科知识的课程,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加科室的理论授课,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了解科室的相关疾病及该疾病的护理措施,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会更有助于我们的理解与掌握。清楚不同班次不同岗位的职责。每一次的上手操作,从了解到掌握理论再到与实践相结合的这个过程中,都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测量cvp时要放下床头,使患者处于平卧位的状态,通向大气后选择归零;复查血气时,及时回血;给药时回抽有无回血,保持管路通畅;注意检查特殊药物是否在效期内,在ICU的这一个多月来,我学会了如向下胃管、鼻饲等操作。在面对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吸痰时,我会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带教老师配合,辅助病人清理呼吸道。在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的同时,心外ICU有最特殊的重症患者:主动脉夹层患者。患者因病情原因,常常在ICU住院时间会有所延长,很多患者心理会出现焦虑问题,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显得格外重要,在心外ICU实习阶段,我看到了老师是如何通过轻松愉快的沟通方式让患者焦虑、烦躁症状有所好转,老师们会想患者所想,真心为患者服务,将厚德与博爱体现得淋漓尽致,未来的我也努力向老师们靠近,在治疗护理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与患者一起对抗并战胜病魔。
潜移默化,亦师亦友
心外ICU是一对一带教,杨静老师是我的带教老师,在学习上对我是一丝不苟,给我布置任务提问,指出我会忽略的细节让我印象更加深刻。做到对我放手不放眼,教会我书写护理记录单,如何交接班,给予我很多上手操作的机会。操作时她先为我演示一遍,在她操作过程中每一步讲解,重点注意的步骤,再到我独自上手指出我的问题也会对我对的地方提出表扬。杨老师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思维逻辑也很清晰,在和她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我变得更整体全面系统化的的去思考问题,注意到患者各方面的变化,而且她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让我心生敬佩。
专科特色,受益良多
心外ICU药物使用非常特殊,药物剂量大、种类多,有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利尿药,镇痛镇静药,高浓度的电解质等的使用,在治疗岗位上,让我对从药品的剂量、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了充分的认识;久而久之很快就熟悉了科室的环境,仪器设备,微量泵、监护仪、呼吸机、降温毯、升温毯、排痰仪等仪器设备有了更深的了解,心外ICU上班节奏快,患者周转频繁,慢慢我们也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步伐,做事的节奏,相处起来非常愉快。
很荣幸在心外ICU度过了我难忘的实习阶段。心外ICU大家庭的氛围非常好,这也让我每天上班有了动力,我开始变得自信,现在的自信来自于每一次踏实的实践和他人的肯定。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收获颇多,也非常荣幸遇到心外ICU的各位老师,遇到这些能够针对我的不足进行评价和指点的老师们。感谢兰华老师的悉心安排,感谢杨静老师对我的鞭策和栽培,感谢护士长杨小红老师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都给予关心和爱护,并对我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以导师为榜样继续用知识武装自己,鞭策自己。再次非常感谢杨小红护士长和各位带教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