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古都长安,秋阳轻柔铺洒,丹桂幽香萦绕。正值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9月23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二病区内,一场以“精准护理 科学自护”为主题的健康宣讲活动温情启幕。此次活动紧扣肿瘤患者核心健康需求,由主管护师王皎与护理师王珍担任主讲,分别围绕“低血象护理”与“输液工具选择”两大主题展开专业科普,为现场患者及家属点亮科学抗癌的希望明灯。
以需为基,传递守护初心
活动伊始,刘东阳副护士长走到患者身旁,用温暖真诚的话语拉近距离:“抗癌路上,大家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支撑,更需要科学的自我照护知识。今天这场讲座,就是要将实用的健康技能送到大家掌心,让我们医患携手,共同守护生命之光。”简短的开场白,既彰显全国科普月的深远意义,更诠释了科室“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精髓,现场暖意流淌。

精准施护筑防线,低血象护理全解析
王皎主管护师以《低血象的护理》为题,从血象定义与诊断标准切入,条分缕析地梳理了放化疗患者、特殊疾病患者等易发人群的识别要点。她通过鲜活案例,生动解析白细胞减少时的感染防控要诀、血小板降低的出血预防策略,以及长期低血象对供氧功能、免疫系统的深层影响。
针对出院患者,王皎给出细致护理方案:降低感染风险需严守环境清洁、口腔护理、体温监测三道防线;日常注重休养保暖;饮食科学调理并遵医嘱治疗。她还特别叮嘱居家注意事项,最后倾情推荐食疗良方“五红汤”—详解其补气血、强免疫的双重功效,现场演示红豆、红枣、红皮花生、枸杞、红糖的黄金配比与烹制技巧,让患者在家也能轻松调养。

生命通道巧守护,输液工具个性化选择
紧接着,王珍护理师开讲《肿瘤患者输液工具的科学选择》,直击肿瘤患者“生命线”选择难题。从PICC导管、输液港等工具的适用场景出发,配合模型演示与手把手指导,深入浅出地拆解各类工具的维护要点与并发症识别技巧。她独创的“三看一听”法则——观察导管外露长度、穿刺点皮肤、贴膜下皮肤,倾听身体细微信号,助力患者快速掌握自我管理密钥。
针对肿瘤患者特殊性,王珍特别叮嘱:“骨质疏松或凝血功能弱者,按压切忌用力过猛,保持适度深度与频率即可;若携带输液管、引流管,需轻柔固定管路后再施救。”

知识暖人心,协同护健康
讲座尾声,互动气氛热烈,患者及家属围绕低血象居家监测、输液工具维护等实际问题积极提问。王皎与王珍俯身细听、耐心解答,更针对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专属方案。“以前总担心放化疗后血象低,现在连食疗方都学会了,心里终于踏实了!”患者李阿姨轻抚着写满笔记的本子,眼角笑意盈盈。家属张先生感叹道:“输液工具竟有这么多讲究,王护士讲解得明明白白,以后照顾家人也能少走弯路了。”
本次健康宣讲,不仅将专业医学知识淬炼成患者触手可及的生活技能,更以“精准护理 科学自护”的实践生动诠释科普月精神。未来,科室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航标,开展更多贴近临床、融入生活的科普活动,用专业与温情照亮抗癌征程,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注入健康动能,为科技强国筑牢生命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