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外科一个月的实习时光,让我对生命与护理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以前提到“肿瘤”,就会觉得很冰冷,很有距离感,尤其是“肿瘤外科”,一想到这里的病人基本都会手术治疗,就觉得很害怕。但是待久了,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人。病房里小到十几岁的小女孩,大到七十几岁的老爷爷,有人笑着讨论康复出院以后吃什么,有人打游戏分散注意力,有人和来看望的朋友开心聊天,原来身患重病的人,也在用力把日子过成平常的模样。那一刻才明白,我们面对的不只是“患者”,更是一个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科室的日常工作很忙碌,每一个步骤都得精准到位。从晨间的体温、血压测量,到治疗药物的核对输注,再到术后伤口的观察护理,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记得老师第一次带我去抽血,患者是一位四十几岁的阿姨,阿姨的家属看我是实习生,没有说让我老师来,而是像老师鼓励我一样,说:没事你抽,她不怕疼, 就拿她练手;还有一次去注射皮下针,针刚扎进去就感觉奶奶疼的抖了一下,老师看见赶紧和奶奶拉家常,转移注意力;还有八床的叔叔,每次早上和老师接液体,都会问我学会打针了没,下次让我给他穿刺。
最触动我的是见证患者与疾病抗争的韧性。印象很深的一个姐姐,三十几岁,前几年刚剖宫产生了小宝宝,但是不幸查出了胃癌,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后在我们科室进行了手术治疗,头发已经剃掉了,每次见她都是带着一顶可爱的小帽子。明明自己已经很难受了,但是每次走进她的病房,总会听到她和一旁的病友聊天,她会安慰新入院的阿姨,住几天病就好了;会把自己剩下的护理垫送给第二天即将手术的叔叔,告诉他不用再多余买了,省点钱,安慰他手术不疼,还没有打针疼;她还会在出院的前一天鼓励病房病友,说“我们得了这个病,就是要保持开心,有一个好心情才是最重要的,我明天就可以出院了,你们肯定也快康复了。”她的话鼓励着每一位病人,让大家更好的接受治疗。
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学会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引流管的观察,更懂得了“共情”比“操作”更重要。那些患者强忍疼痛时的微笑,家属偷偷抹泪后的坚强,还有老师们总能精准捕捉到的患者需求,都在告诉我:护理的意义,是让每个在病痛里挣扎的人,都能感受到被用心对待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