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上午,公共卫生中心组织召开临床科室慢病联络员工作会议,围绕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公共卫生中心主任郑雪梅主持,全院各科室联络员代表参会。

锚定目标:构建三级预防服务体系 会议伊始,郑雪梅主任介绍了公共卫生中心的职能定位。国家医学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将成为区域内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中心、落实一二三级预防的防治结合中心,将建成区域慢性病健康生活方式研究大数据和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打造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在慢病管理方面,公共卫生中心将探索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通过建立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居民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多方受益的诊疗模式,使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以慢性病管理为主线而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方案解读:打造特色化慢病防控体系 公共卫生中心赵小利老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方案(试行)》(西交一院医字﹝2024﹞56号)进行专项解读,从建设背景、组织架构、实施路径到考核机制层层剖析。基于前期调研数据,她提出“突破病种交叉限制,深挖科室特色优势”的实践策略,倡导构建“专科为主导、防治管联动”的管理模式,鼓励各科室开展差异化探索,实现以单病种管理为切入点,逐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健康生活方式的慢病管理模式。

实践分享:闭环管理推动临床科研融合 肾内科王阿妮老师以“腹膜透析患者全程随访”为例,生动阐释慢病管理的临床转化路径。通过“精准识别问题-规范建档管理-动态调整方案”的三阶闭环,肾内科将随访数据反哺诊疗方案优化,形成“治疗迭代、科研创新、患者获益”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以临床需求为驱动的慢病管理模式不仅能提升个体化精准治疗水平,更为学科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本次会议通过路径规划、政策解读与实践经验分享,期望各科室立足临床需求,整合资源优势,以差异化探索激发创新活力,共同构建预防-诊疗-管理-科研一体化的慢病管理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慢病管理模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