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血管外科2病区杨林教授团队为一青年女性患者实施肾动脉微创手术,救治患者恶性高血压发作。患者,女,25岁,近3月来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不适,自测血压升高,最高达200/120mmHg,患者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治,发现血压仍居高不下,剧烈升高的血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剧烈升高的血压已经引起换杂合肾功能的改变,3月来患者体重下降10余斤,患者多次治疗,反复检查考虑可能存在肾动脉狭窄,最后慕名找到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杨林教授,杨林教授详细询问患者的放过程及治疗情况,高度怀疑患者存在先天性肾动脉狭窄,给患者安排肾动脉CTA检查后发现肾动脉次全闭塞(图-1),安排患者入住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2病区(东院区)。患者入院后杨林教授团队组织队多学科会诊后为患者制定详细诊疗方案,决定先处理肾动脉狭窄,挽救肾脏。

(图-1肾动脉狭窄)

(图-2 术前讨论)
患者完善检查和术前准备后,由于患者非常年轻,手术的难点在于不能放置支架;加之患者血管较细,常规球囊扩张可能对患者的肾动脉造成损伤。杨林教授团队综合考虑后为患者制定了肾动脉梯度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手术方案。在东院区介入手术室团队配合下,杨林教授、蔡惠主治医师,黄勋医师,李延医师为患者实施了微创手术,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仅用时30分钟,患者的肾动脉狭窄得以解除,血流恢复,肾脏得以挽救。

(图-3 术前术后对比)
患者术后在血管外科2病区护理团队的护理下,头痛很快消失,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很快就康复出院。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生活,术后血压很快即恢复并稳定至正常水平。

(图-4 杨教授微信随访患者)
杨林教授温馨提示:
年轻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血压身高,需要到血管外科进一步就诊排除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血压升高。
门诊时间:
周二,周三上午,周四下午,交大一附院总院门诊三楼血管外科10号诊室
周一上午,东院区门诊三楼血管外科诊室
专家简介:
杨林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血管外科2病区负责人(东院区);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德国纽伦堡总医院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访问学者(公派)。陕西省首位国际血管外科协会(ISVS)、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国际委员。陕西省首位在国际外周血管大会发言的血管科医生。2013年在国际上首先报到微波治疗静脉曲张研究结果(EJVES),2018年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不同解剖设计颈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脑梗塞的研究结果(JEV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多次获得单位“十佳科研工作者”、“优秀教师”、“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人文医生”等荣誉。
国际“CLI(重症下肢缺血)”协会委员;任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分会、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国际血管联盟、亚太血管联盟、陕西省医学会等20余家专业协会副主委、常委及委员。《Angiology》、《Medical Science Monitor》(SCI期刊)通讯审稿专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青年编委及审稿专家;卫生部脑卒中防治颈动脉支架培训基地讲师;卫生部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讲师。
临床特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胸腹主动脉瘤、动脉夹层微创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行脉管炎的外科及介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的微创手术治疗;近年来完成国内首例、西北首例、省内首例血管手术20余项,填补地区空白。
科研工作:发表论著40余篇, SCI论著 2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陕西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西安交通大学临床研究1项(累计科研经费约150万),临床新技术5项;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主持),西安科技进步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上海中医药科技奖共3项(参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新技术二等奖2项(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2项;副主编2部,参编2部。